麦秸还田下生活污水灌溉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徐珊珊

作者: 徐珊珊;刘绪;薛利红;侯朋福;刘雅文;王绍华;杨林章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稻田;麦秸还田;污水灌溉;氮素吸收;产量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科学

ISSN: 1002-1302

年卷期: 2018 年 02 期

页码: 38-4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研究生活污水灌溉处理对麦秸还田与不还田条件下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及利用的影响,以期为污水中养分的稻田回用及配套肥料的合理施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各施肥处理均提高了稻谷产量,增产率为9.25%~20.47%,不同施肥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与清水处理常规施肥相比,污水灌溉在减少氮肥用量44.41%的条件下,稻谷产量没有显著降低,各处理间氮素利用均无显著差异。麦秸还田与生活污水灌溉耦合的方法既能减少化肥施用量,又能保证水稻高产及其氮素吸收,因此,此方法是一种可行的农业管理方式。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生活污水灌溉对稻田还田麦秸腐解特征和养分释放规律的影响. 徐珊珊,侯朋福,薛利红,杨林章. 2017

[2]麦秸与氮肥配施对水稻根际区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罗佳琳,赵亚慧,于建光,王宁,薛利红,杨林章. 2021

[3]生活污水灌溉对麦秸还田稻田氨挥发排放的影响. 徐珊珊,侯朋福,范立慧,薛利红,杨林章,王绍华,李刚华. 2016

[4]麦秸全量还田下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及其产量构成的影响. 刘建,魏亚凤,杨美英,李波,汪波. 2016

[5]麦秸还田和耕作方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薛亚光,魏亚凤,李波,刘建. 2018

[6]稻麦轮作区麦秸还田对水稻产量及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 王克如,谢瑞芝,付书明,李少昆,汤永禄. 2009

[7]污水灌溉对冬小麦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 万亮婷,齐学斌. 2007

[8]污水灌溉对冬小麦产量及籽粒品质影响试验. 齐学斌,钱炬炬,樊向阳,李平,黄仲冬. 2006

[9]刈割后施氮对冬小麦再生植株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及产量的调控效应. 王丹丹,王玉平,沈禹颖,冯成庸. 2015

[10]施石灰和秸秆还田对双季稻产量和氮素吸收的互作效应. 廖萍,刘磊,何宇轩,唐刚,张俊,曾勇军,吴自明,黄山. 2020

[11]玉米产量和氮素吸收对不同施氮模式的响应. 罗健航,王海廷,赵营,刘晓彤,张学军. 2019

[12]适雨灌溉下氮肥运筹对水稻光合特性、氮素吸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晏军,吴启侠,朱建强,张露萍. 2019

[13]氮水平对微型马铃薯种薯特性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李秋琛,温江丽,郭文忠,李建设. 2019

[14]氮肥基追施比例对芝麻产量和氮素吸收、分配的影响. 李丰,高桐梅,卫双玲,曾艳娟,吴寅,田媛,王东勇,栾晓钢,裴新涌. 2019

[15]控失尿素施用量及不同配比对棉花产量与氮肥利用的影响. 马腾飞,李青军,张炎,哈丽哈什·依巴提,张鹏忠,姜婷婷. 2018

[16]秸秆还田下化肥减施对苏北地区水稻产量与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晏军,王伟义,李斌,李亚芳,蒋润枝,沈明晨,王春云,崔必波. 2021

[17]控释氮肥与尿素配施对玉米生长和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秦裕波,李前,徐晨,刘志全. 2021

[18]减氮增锌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及土壤无机氮的影响. 尹彩侠,李前,孔丽丽,侯云鹏,秦裕波,王蒙,刘志全. 2020

[19]根际氧浓度对水稻产量及其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胡志华,朱练峰,张均华,禹盛苗,林育炯,金千瑜. 2014

[20]氮肥基追比例对烟农19小麦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武际,郭熙盛,王允青,张平治.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