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西海夏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丁娜

作者: 丁娜;周彦锋;周游;尤洋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庐山西海;浮游植物;物种组成;多样性分析

期刊名称: 水生态学杂志

ISSN: 1674-3075

年卷期: 2014 年 35 卷 05 期

页码: 63-7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了解庐山西海生态系统结构,维护水库生态系统平衡,于2012年夏季(8月)和秋季(10月)在庐山西海均匀设置18个采样点,对浮游植物进行采样调查。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共计8门、86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共43种,占总种类的59.43%;其次是硅藻门和蓝藻门,为17种和14种,分别占19.54%和16.09%。优势种共4门、14种,主要有莱哈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i)、黏四集藻(Palmellaceae mucosa)、类颤藻鱼腥藻(Anabaena oscillarioides)、卵形隐藻(Cryptomonas ovate)和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浮游植物密度为4.28×105~5.17×106个/L,平均为2.20×106个/L;生物量为1.24~7.01 mg/L,平均为2.90 mg/L;其中,夏季平均密度为3.15×106个/L,生物量平均为3.90 mg/L;而秋季平均密度为1.25×106个/L,生物量平均为1.89 mg/L。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2.84~4.45,Pielous均匀度指数为0.63~0.89,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1.46~3.69。庐山西海浮游植物的季节性变化明显,藻类种数、数量和生物量均表现为夏季高于秋季,生物多样性指数表现为秋季大于夏季;空间分布上,夏、秋季各采样点浮游植物的种类丰富程度、群体结构稳定程度及水质清洁程度总体较好,其中夏季过渡区较好,而秋季湖泊区较好。

分类号: Q948.8

  • 相关文献

[1]海南岛以南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研究. 戴明,李纯厚,张汉华,贾晓平. 2007

[2]庐山西海夏秋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水质评价. 周游,周彦锋,丁娜,尤洋. 2014

[3]庐山西海鳡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水生生物资源初步调查. 朱挺兵,胡飞飞,孟子豪,李学梅,何勇凤,范春林,杨德国. 2021

[4]贵州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石漠化等级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特征. 张承琴,王普昶,龙翠玲,杨成. 2015

[5]青海省大通县退耕还林区主要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与多样性. 秦景,贺康宁,刘硕,郑佳丽,王占林. 2010

[6]藏北高寒草甸群落结构与物种组成对增温与施氮的响应. 宗宁,柴曦,石培礼,蒋婧,牛犇,张宪洲,何永涛. 2016

[7]江西省30种农林蜘蛛生活习性及区系结构研究. 舒平平,徐雪亮,姚英娟,吴欣荣. 2011

[8]南沙群岛海域春、秋季浮游介形类生态学特征. 郭伟龙,王亮根,杜飞雁,姜仕军. 2015

[9]高原鼢鼠的干扰对高寒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宗文杰,江小雷,严林. 2006

[10]浑善达克沙地飞播区植被动态. 曹瑞,刘果厚,兰庆,刘冠志,慕宗杰,桂荣,刘利红,王健. 2018

[11]两种放牧模式下高寒草甸群落植被构成及稳定性特征. 施颖,胡廷花,高红娟,罗巧玉,于应文. 2019

[12]海南儋州橡胶林物种组成及群落特征研究. 兰国玉,王纪坤,吴志祥,谢贵水. 2014

[13]野生欧洲李群落物种多样性及种群年龄结构分析. 黄峥,许正,刁永强,王永刚,崔大方. 2018

[14]西沙群岛七连屿礁栖鱼类物种和分类多样性. 李媛洁,陈作志,张俊,江艳娥,龚玉艳,蔡研聪,杨玉滔. 2020

[15]黄土高原人工灌草系统不同立地条件土壤种子库特征. 罗鑫萍,张祖欣,陈大立,胡小文. 2020

[16]蘑菇圈形成对高寒草甸群落植被结构及稳定性的作用. 李佳琪,赵敏,魏斌,胡廷花,于应文. 2018

[17]东海陆架区的颗石藻. 栾青杉,孙坚强,左涛,陈瑞盛,王俊. 2013

[18]松嫩平原羊草草甸的基本特征. 陈积山,朱瑞芬,高超,张强,邸桂俐. 2016

[19]三都澳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特点. 周进,纪炜炜. 2011

[20]热带红树林土壤性质与红树林物种组成研究进展. 孙茜茜,易小平,廖文彬,代正福.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