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三空栽培技术下玉米螟的防治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姚亮亮

作者: 姚亮亮;王平;丁俊杰;顾鑫;杨晓贺;赵海红;刘伟;靳晓春;李如来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螟;化学防治;三空栽培技术模式

期刊名称: 黑龙江农业科学

ISSN: 1002-2767

年卷期: 2017 年 06 期

页码: 36-39

摘要: 为了找到一种高效、低毒、低污染的杀虫剂,采用田间自然发病方法进行三空栽培技术模式下6种药剂处理对玉米螟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甲维盐与2%阿维·高氯氟对玉米螟的防效及产量要好于20%氯虫苯甲酰胺、3%辛硫磷、5%阿维菌素和20%乙酰甲胺磷等药剂处理。2%甲维盐的防效最好,株数防效达到82.88%,幼虫防效达到85.46%。同时具有很好的增产效果,极显著高于其它药剂处理,产量达13 269.0kg·hm~(-2),同对照相比增产率达9.2%。2%甲维盐乳油防治玉米螟效果理想,填补了三空技术在玉米大田害虫防治的空缺,建议施药浓度为750mL·hm~(-2)。

分类号: S435.132

  • 相关文献

[1]玉米田亚洲玉米螟化学防治技术研究. 沙洪林,迟畅,王聪,何智勇. 2014

[2]苏云金杆菌UV-17新细菌杀虫剂的研究与应用——第2报 苏云金杆菌UV-17制剂与Bt乳剂防治玉米螟药效比较试验. 任守让,相连英,朱平,任怡. 1993

[3]性诱剂诱捕器对玉米螟的田间防治效果. 陈磊,赵秀梅,刘洋,武琳琳,李青超. 2013

[4]北方一代区玉米螟综合防治研究. 黄春艳,顾成玉,朱传楹,张增敏,张匀华,郭梅. 1999

[5]东华北春玉米区玉米品种对主要病害和玉米螟的抗性评价. 苏前富,韩成伟,王巍巍,李红,宋淑云,张伟,刘影,晋齐鸣. 2009

[6]寒地玉米新品种龙单8号高产栽培技术. 徐伟钧,谭国强,李兰甫. 1991

[7]赤眼蜂是防治玉米螟的最佳选择. 崔万里. 1997

[8]投射式杀虫灯对玉米螟田间防效的测定. 李敏,赵秀梅,崔佳嵋. 2010

[9]人工饲料饲养条件下柞蚕链球菌对玉米螟的感染效果. 赫英姿,宋策,宿桂梅,刘孝良,吴华. 2007

[10]蛋白质组学方法在玉米螟蛋白质研究中的应用. 张效梅,王创云,孙贵臣. 2008

[11]川东地区玉米螟损失率测定与经济阈值. 徐培桢,何荣蓉,卿久龄,陈昌兰,王克钰,黄仁军. 1993

[12]性诱剂在河北省玉米主要害虫测报上的应用研究. 刘莉,卫雅斌,张小龙,李彦青,张巧丽,刘杰,张晓. 2018

[13]优势赤眼蜂种类筛选及田间防效测评. 李青超,王立达,武琳琳,刘洋,韩业辉,杨莹,高崇. 2019

[14]东北玉米螟一代区微孢子虫、玉米螟和玉米之间相互关系初探. 黄虹,王万成,孟祥伟,王晓强,李凤山. 1991

[15]东北玉米螟?代区微孢子虫、玉米螟和玉米之间相互关系初探. 黄虹,王万成,孟祥伟,王晓强,李凤山. 1991

[16]玉米螟赤眼蜂适宜生境的研究与利用:Ⅲ.夏玉米间作葡匐型绿豆对…. 郑礼. 1997

[17]玉米螟微孢子虫病发生和流行的考察. 李社平,关友荣,王万成. 1986

[18]两种玉米螟微粒子虫对玉米螟致病性的比较. 问锦曾. 1992

[19]新疆玉米产区三个玉米螟地理种群发育起点、有效积温测定与比较研究. 阿依克孜,丁新华,付开赟,吐尔逊·阿合买提,何江,朱晓华,班小莉,古丽夏提,丁爱琴,郭文超. 2017

[20]自动加水性诱剂装置对玉米螟监测的比较研究. 孙嵬,程志加,杨微,周佳春,高月波.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