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方法监测草地贪夜蛾在海南春玉米上种群动态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起恺

作者: 张起恺;吕宝乾;姜玉英;卢辉;唐继洪;邱海燕;万鹏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田间调查;高空测报灯;性诱捕器;种群监测;评价

期刊名称: 应用昆虫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3 年 004 期

页码: 1090-109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为评价田间调查、性诱捕器和高空测报灯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监测效果.[方法]于2022年在海南省儋州市的春季玉米上调查田间幼虫的百株虫量,同时利用性诱捕器和高空测报灯对草地贪夜蛾成虫进行诱集,最后对这3种监测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草地贪夜蛾幼虫在海南春玉米的整个生长期发生数量大,有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出现在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高峰日虫量达140头,第二个高峰期出现在乳熟期,高峰日虫量达119头.性诱捕器的诱蛾动态也有两个明显的高峰期且基本与田间幼虫动态吻合,高峰日比田间动态滞后4-6d.高空测报灯在苗期、大喇叭口期和完熟期有3个小的高峰但高峰期不明显.回归分析表明性诱捕器的单次诱蛾数与田间单次调查数呈显著正相关(R2=0.49,P<0.001).[结论]田间调查的幼虫种群动态能够最直观反映草地贪夜蛾种群的发生情况,性诱捕器监测的草地贪夜蛾种群动态与田间调查的结果较为吻合,是较为理想的草地贪夜蛾田间种群监测方法,而高空测报灯可以监测到空中迁飞种群.3种监测方法应该合理配合使用才能对草地贪夜蛾的地面发生和空中迁飞进行有效监测.本研究可为草地贪夜蛾监测方法的选择提供科学参考.

分类号: S43

  • 相关文献

[1]两种测报灯对浙中地区玉米田害虫的种群监测与动态分析. 韩海亮,章金明,董航顺,陈斌,王桂跃,徐红星,吕仲贤,赵福成. 2023

[2]诱捕器类型和悬挂高度对二化螟诱集效果的影响. 周淑香,李丽娟,鲁新,王秋华,栾丽. 2020

[3]性诱捕器悬挂高度对绿盲蝽、棉铃虫和甜菜夜蛾田间诱集效果的影响. 张谦,安静杰,窦亚楠,李耀发,祁虹. 2023

[4]基于机器视觉和深度学习的稻纵卷叶螟性诱智能监测系统. 张哲宇,孙果镓,杨保军,刘淑华,吕军,姚青,唐健. 2022

[5]3种性诱捕器诱捕苹果蠹蛾效果比较及成虫的时序动态变化. 石磊,陈明,罗进仓. 2009

[6]粘虫胶和性诱捕器对枣园害虫的测防效果. 王中堂,张琼,单公华,周广芳. 2013

[7]4种不同性诱剂对玉米草地贪夜蛾诱集作用. 车晋英,陈华,陈永明,王风良,卢鹏,朱加萍,张海波,肖留斌,姜春义,金玲,朱展飞,张芳. 2020

[8]不同诱测工具对黏虫种群的监测效果. 康爱国,江幸福,程云霞,高月波,张玉慧,庞红岩. 2017

[9]性信息素诱捕器与频振杀虫灯对甜菜夜蛾发生监测作用的比较. 罗礼智,丛斌. 2006

[10]嫩绿粘虫板对水稻白背飞虱成虫的监测效果. 曾伟,蒋春先,陈庆华,徐杰,蒋晓东,赵其江. 2017

[11]基于性诱和深度学习的草地贪夜蛾成虫自动识别计数方法. 邱荣洲,赵健,何玉仙,陈韶萍,黄美玲,池美香,梁勇,翁启勇. 2021

[12]太阳能杀虫灯对盲蝽成虫的诱杀效果. 潘洪生,李国平,李耀发,陆宴辉. 2017

[13]不同诱芯对草地贪夜蛾的田间诱集效果比较. 梁勇. 2020

[14]不同果园中主要食心虫种群监测与防控技术. 马春森,孔德仓,赵存鹏,魏国树. 2012

[15]苹果蠹蛾性信息素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刘万学,张桂芬,万方浩,徐洪富,蒲崇建. 2009

[16]生物食诱剂对山东省莒南县花生田夜蛾科成虫监测与诱杀效果的初步评价. 卢亚菲,阚海礼,李丽莉,庄乾营,门兴元,郭文秀,于毅. 2020

[17]草地贪夜蛾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丁奎婷,杜素洁,杨念婉,刘万学,郭建洋. 2023

[18]普通大蓟马对不同颜色的趋性及日节律调查. 闫凯莉,唐良德,吴建辉. 2017

[19]草地贪夜蛾种群监测与药剂防控效果研究. 曾亚成,冯建设,邱荣洲,金化亮,苏锦辉. 2023

[20]不同性诱剂对亚洲玉米螟的诱捕效率及在种群监测中的应用. 韩海亮,章金明,包斐,刘敏,赵福成,谭禾平,王桂跃,吕要斌.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