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浸泡法的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耳石锶标记技术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祖长

作者: 杨祖长;胡望娇;冯广朋;张辉;郑跃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胭脂鱼;耳石;锶标记;锶残留

期刊名称: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ISSN: 2095-1833

年卷期: 2024 年 002 期

页码: 22-27

摘要: 鱼类规模化标记是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的关键技术之一。为探究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增殖放流时耳石锶标记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体长(10.47±1.91) cm,体质量为(12.53±5.80) g的胭脂鱼为研究对象,在养殖水体中添加SrCl2·6H2O溶液,使其锶浓度分别达到0、12、18、36和72 mg/L 5个梯度,评估不同锶浓度对胭脂鱼耳石锶标记的效果。结果表明:(1)不同锶浓度下胭脂鱼的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2)定量限分析表明,12~72 mg/L锶浓度实验组的Sr/Ca比值在特定区域均出现一个较为明显的峰值,随着外源锶浓度升高,耳石边缘的Sr/Ca值先上升然后趋于平稳;(3)随着标记后时间的变化,肌肉中锶元素含量整体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12~18 mg/L锶浓度实验组胭脂鱼肌肉中的锶残留可在7 d内完全代谢。综合各项指标表明,耳石锶标记作为胭脂鱼大规模放流的标记技术切实可行,建议选择12 mg/L和7 d作为外源锶的适宜标记浓度和时间。[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24, 14(2):22-27]

分类号: S917.4

  • 相关文献

[1]鲤(Cyprinus carpio)仔鱼耳石锶(Sr)标记及其时滞特征的研究. 邱晨,姜涛,陈修报,刘洪波,杨健. 2019

[2]基于投喂法的牙鲆耳石锶标记. 司飞,王青林,于清海,刘洪波,姜涛,杨健,王俊. 2019

[3]耳石锶标记在识别鳙(Aristichthys nobilis)放流个体的可行性. 李秀启,丛旭日,师吉华,高云芳,姜涛,杨健. 2017

[4]褐牙鲆幼鱼耳石上的外源Sr标记试验. 李爽,李耕,潘玉洲,张力,申旭东,李忠红,郑文军,杨文波,袁立来,姜涛,杨健. 2018

[5]基于浸泡法的牙鲆耳石锶标记技术研究. 司飞,任建功,王青林,孙朝徽,刘洪波,姜涛,杨健,王俊. 2019

[6]外源Sr~(2+)在大麻哈鱼胚胎耳石上的沉积. 王臣,刘伟,战培荣,王继隆,李培伦. 2015

[7]胭脂鱼听觉阈值研究. 刘猛,危起伟,杜浩,付子英,陈其才. 2013

[8]基于微卫星标记对长江中上游胭脂鱼增殖放流效果的评估. 成为为,汪登强,危起伟,王成友,杜浩,吴金明,李雷. 2014

[9]我国胭脂鱼的研究进展. 陈春娜. 2008

[10]基于工厂化循环水繁育系统的胭脂鱼人工繁育效果. 张成林,吴凡,徐皓,宿墨,管崇武. 2013

[11]岩原鲤不同养殖模式效益的比较. 黄颖颖,何斌,赵凤麒,张晓勤,严俊刚. 2017

[12]胭脂鱼寄生单殖吸虫形态特征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翟凯旋,习丙文,陈凯,潘良坤,朱新鹏. 2021

[13]纳豆芽孢杆菌在胭脂鱼养殖中的试验研究. 李月,刘晃,吴凡,丁永良. 2011

[14]胭脂鱼早期生活史行为发育. 张涛,庄平,章龙珍,张征,刘鉴毅,Boyd Kynard. 2002

[15]胭脂鱼仔鱼饵料及蛋白质和脂肪需求量的研究进展. 张颂,文华,蒋明. 2013

[16]饲料碳、脂比例对胭脂鱼幼鱼生长及糖代谢的影响. 张颂,蒋明,文华,黄凤,吴凡,田娟,刘伟. 2014

[17]鱼类增殖放流. 朱峰跃,刘绍平. 2016

[18]胭脂鱼亲本放流长江后的运动特征. 吴金明,李飞扬,杜浩,张辉,王成友,李君轶,危起伟. 2019

[19]温度和体质量对胭脂鱼鱼种耗氧率的影响. 周波,陈娜娜,沈正雄,樊均德. 2014

[20]胭脂鱼的亲鱼培育技术初探. 邓晓川,郭静.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