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新型功能尿素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吸收利用率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许凤英

作者: 秦亚平;王晓玲;田小海;张秀娟;马国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新型功能尿素;产量;氮素吸收利用效率

期刊名称: 湖北农业科学

ISSN: 0439-8114

年卷期: 2014 年 10 期

页码: 35-38+4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旨在探讨水稻氮肥吸收利用效率,减少氮肥流失的措施,并研究不同功能尿素对稻米产量的影响。以超级杂交稻C两优343为材料,设置未施氮处理(0N)、普通尿素(对照)、增效缓释尿素、多肽尿素、海藻酸尿素、加锌尿素等6种处理,比较分析施用不同新型功能尿素时水稻产量的形成特点和氮肥吸收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增效缓释尿素、多肽尿素、海藻酸尿素、加锌尿素处理后水稻产量分别为10.21、10.36、10.24和10.31 t/hm2,较对照分别提高了8.73%、10.33%、9.05%、9.80%。与对照相比,上述各处理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分别提高了52.77%、81.92%、56.21%和65.41%,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了49.94%、59.15%、51.86%和56.08%;氮肥及肥料偏生产力显著增加,但氮肥生理利用率略有下降,其中多肽尿素与加锌尿素分别比对照减少了12.56%和5.65%;中后期氮的吸收与干物质的积累也均显著增加。因此,通过施用新型功能尿素,可以提高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同时增加了产量,不同新型功能尿素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不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及利用效率的影响. 廖育林,汤海涛,黄铁平,夏海鳌,李向阳,左光华. 2010

[2]秸秆还田下氮肥运筹对白土田水稻产量和氮吸收利用的影响. 李录久,王家嘉,吴萍萍,黄厚宽,蒋荫锡. 2016

[3]晚粳新品种M1148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 吴敬德,吴跃进,童继平,郑乐娅. 2001

[4]太湖地区水稻产量、根圈土壤矿质态氮及氮素径流损失对氮肥的响应. 乔俊,汤芳,朱励军,颜廷梅,赵冬,王如海,杨林章. 2015

[5]不同类型土壤对水稻产量及养分吸收特性的影响. 王秋菊,常本超,孙兵,高盼,刘峰,高中超. 2015

[6]平衡施肥对水稻金优527产量的影响. 宋兴香,张德平,杨晓芬,张中和,古雁滨,胡萍,陈正刚. 2009

[7]生物黑炭用量对赣东北双季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柳开楼,夏桂龙,李亚贞,余跑兰. 2015

[8]海洋生物有机肥对连粳7号水稻清洁生产效果研究. 杨波,秦德荣,周振玲,李健. 2012

[9]辽宁水稻穗型分类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徐正进,陈温福,韩勇,邵国军,张文忠,马殿荣. 2007

[10]贵州水稻品种适宜施氮量的初步研究. 李敏,姬广梅,罗德强,江学海,周维佳,王学鸿,李树杏. 2014

[11]不同灌水量对水、早稻营养生长和光合特性及其产量的影响. 邹桂花,梅捍卫,余新桥,刘鸿艳,刘国兰,李名寿,罗利军. 2006

[12]不同类型水稻镉富集与转运能力的差异分析. 蔡秋玲,林大松,王果,王迪. 2016

[13]硅肥对早稻群体生产力和镉吸收的影响. 余跑兰,肖小军,陈燕,李亚贞,杨林,雷媛媛,柳开楼. 2015

[14]氮肥和种植密度对通粳981产量影响的函数模型研究. 周根友,汪波,夏华. 2018

[15]浙江省农科院大豆、梨、水稻新品种介绍. 梁森苗. 2004

[16]不同灌水量对水、旱稻营养生长和光合特性及其产量的影响. 邹桂花,梅捍卫,余新桥,刘鸿艳,刘国兰,李名寿,罗利军. 2006

[17]移栽密度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李建广,张秀和,张国新,甄翠荣. 2005

[18]不同机插育秧方式对淮北地区麦秸还田下水稻产量的影响. 赵轶鹏,高金喜,胡婷婷,吴玉玲,徐家安,赵新勇,王健康. 2017

[19]密肥条件对水稻产量及种植效益的影响. 刘建,徐少安. 2004

[20]寒地水稻不同群体密度品质优化研究. 江海,王秋菊,赵宏亮,王萍,姜辉,孟英,张毓,黄莹.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