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萌发耐淹性的遗传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孙禄

作者: 陈孙禄;王俊敏;潘佑找;马健阳;张建辉;张红生;滕胜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胚芽鞘;低氧;数量性状基因座;水稻;水淹

期刊名称: 植物学报

ISSN: 1674-3466

年卷期: 2012 年 47 卷 01 期

页码: 28-3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水稻(Oryza sativa)萌发耐淹性受到复杂的网络调控,其分子机制不同于苗期耐淹性的相关机制,萌发耐淹性的强弱影响着直播稻的成苗率。通过对256份水稻核心种质的萌发耐淹性评估,发现粳稻和籼稻之间的萌发耐淹性差异并不显著,都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利用以粳稻R0380为供体亲本,籼稻RP2334为轮回亲本的170个高代回交自交系构建含146个分子标记的连锁图谱,以低氧胚芽鞘长度为性状指标,通过复合区间作图法检测到影响萌发耐淹性的4个QTLs(quantitative trait loci),分别定位于第2(2个)、3(1个)和8号(1个)染色体。贡献率最大的QTL为qGS2.2,其值为17.34%,增效等位基因来自轮回亲本籼稻RP2334;其余3个QTLs的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供体亲本粳稻R0380,贡献率分别为12.86%、9.37%和14.60%。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利用高密度遗传图谱定位水稻耐低氧萌发QTL. 闫晓霞,朱满山,王丰,柳武革,李金华,霍兴,黄永相,刘迪林. 2023

[2]水稻种子水萌芽后淹时其成苗的影响. 唐茂艳. 2013

[3]水稻自然变异群体淹水发芽相关特性鉴定. 陈振挺,冯芳君,严明,范佩清,马孝松,吴金红,梅捍卫. 2020

[4]不同覆土深度对水稻出苗的影响. 陈盈,李海波,代贵金,于广星,刘宪平,宫殿凯,李海燕. 2021

[5]水稻短胚芽鞘基因SCP1的图位克隆. 王芳芳,李宇翔,梁宇航,黄荣峰,张玉琼,秦华. 2020

[6]基于早稻直播的水稻品种耐低温和低氧能力评价. 张晓丽,陶伟,王强,陈雷,郭辉,梁天锋,高国庆,唐茂艳. 2019

[7]利用极端材料定位水稻粒形性状数量基因位点. 张强,姚国新,胡广隆,汤波,陈超,李自超. 2011

[8]控制水稻粒重QTL的定位. 彭强,刘颖,张大双,吴健强,王际凤,黄培英,朱速松. 2016

[9]水稻苗期耐冷性的QTL定位分析. 彭强,张大双,吴健强,王际凤,黄培英,朱速松. 2015

[10]籼稻资源WD15515中抗褐飞虱QTL的定位研究. 石少阶,王卉颖,上官欣欣,刘丙芳,荆胜利,杜波,陈荣智,祝莉莉,何光存. 2016

[11]不同温光条件下水稻抽穗期QTL的定位与分析. 王军,朱金燕,周勇,杨杰,范方军,李文奇,王芳权,仲维功,梁国华. 2016

[12]粳稻发芽期耐碱性的QTL检测. 祁栋灵,李丁鲁,杨春刚,李明哲,曹桂兰,张俊国,周庆阳,徐锡哲,张三元,韩龙植. 2009

[13]利用选择导入系进行水稻耐低磷鉴定与QTL定位分析. 任洁,赵秀琴,丁在松,项超,张晶,王超,张俊巍,Charles Augustino JOSEPH,张强,庞昀龙,高用明,石英尧. 2015

[14]影响水稻株高和剑叶宽主效QTL对人工选择的响应. 王韵,程立锐,郑天清,孙勇,周政,杨静,徐正进,徐建龙,黎志康. 2009

[15]利用贝叶斯法进行水稻籽粒植酸含量性状的QTL定位及互作分析. 李茂柏,王慧,张建明,李丁鲁,杨润清,周宇琼,朴钟泽. 2009

[16]水稻种子休眠性QTL定位及其对干热处理的响应. 唐九友,江玲,王春明,刘世家,陈亮明,翟虎渠,吉村醇,万建民. 2004

[17]籼稻品种‘BP360e’抗褐飞虱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 陶蓉,潘根,江玲,程遐年,刘裕强,万建民. 2019

[18]利用Mudgo/武育粳3号F_2群体分析水稻抗灰飞虱QTL. 段灿星,程治军,雷才林,翟虎渠,万建民. 2009

[19]不同供氮水平下水稻产量性状的QTL分析. 冯跃,翟荣荣,林泽川,曹立勇,魏兴华,程式华. 2013

[20]水稻抽穗期遗传与分子调控机理研究进展. 胡时开,苏岩,叶卫军,郭龙彪.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