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小实蝇幼体及成虫残体DNA条形码识别技术的建立与应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慎思

作者: 张桂芬;武强;张爱兵;王进军;万方浩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桔小实蝇;DNA条形码;实蝇类;幼体;成虫残体;线粒体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种类识别

期刊名称: 昆虫学报

ISSN: 0454-6296

年卷期: 2012 年 55 卷 03 期

页码: 336-34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实蝇类害虫多为国内外检疫对象,其鉴定识别方法主要依据成虫的外部形态特征,而传统的形态学识别法对口岸经常截获的幼体及残缺的虫体,则无能为力。本研究以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的幼体(卵、幼虫、蛹)以及成虫残体(足、翅、头部、胸部、腹部)为对象,利用DNA条形码技术,构建实蝇类害虫快速鉴定技术体系,并以其他4种常见实蝇(包括番石榴实蝇B.correcta、瓜实蝇B.cucurbitae、南亚果实蝇B.tau、柑桔大实蝇B.minax)为对象对该技术体系进行应用验证。结果显示,桔小实蝇幼体以及成虫残体的碱基序列与数据库中靶标种COⅠ基因碱基序列的一致性为99.51%~99.84%,其他4种实蝇相应序列与数据库中靶标种COⅠ基因序列的一致性分别为100%,100%,99.81%~99.83%和100%;以邻接法(NJ法)构建系统发育树,靶标种实蝇均与数据库中对应种实蝇聚为一支,且置信度均为100%。以K2-P模型计算种内及种间遗传距离得出,5种实蝇的种间遗传距离为0.0597~0.2363,平均为0.1693;种内遗传距离为0.0000~0.0041,平均为0.0019。这些结果表明,基于DNA条形码的物种识别技术完全可用于口岸截获的实蝇类害虫幼体及残体的准确鉴定。

分类号: S433

  • 相关文献

[1]基于DNA条形码技术的常见赤眼蜂种类识别. 董杰,张桂芬,王品舒,乔岩,张宁,张金良,袁志强. 2014

[2]入侵害虫桔小实蝇检测方法的研究发展概况. 黄文九,黄立飞,王伟兰,姜建军. 2014

[3]基于改进Res Net50模型的大宗淡水鱼种类识别方法. 万鹏,赵竣威,朱明,谭鹤群,邓志勇,黄毓毅,吴文锦,丁安子. 2021

[4]山西省菜田潜叶蝇的种类识别及其发生规律. 康育光,秦卓,赵飞,孔维娜. 2013

[5]耳石形态在黄唇鱼、大黄鱼、丁氏(鱼或)和棘头梅童鱼种类识别中的应用. 区又君,廖锐,李加儿,勾效伟. 2012

[6]耳石形态在黄唇鱼、大黄鱼、丁氏鱴和棘头梅童鱼种类识别中的应用. 区又君,廖锐,李加儿,勾效伟. 2012

[7]基于深度学习的可食用野菜种类识别. 吴玉强,孙荀,季呈明,胡乃娟. 2024

[8]合浦珠母贝幼体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及其相关性分析. 郭华阳,张殿昌,李恒德,陈明强,吴开畅,李有宁,江世贵. 2011

[9]亚硝态氮和氨态氮急性胁迫下曼氏无针乌贼幼体血液的生化指标. 尹飞,孙鹏,彭士明,范帆,施兆鸿. 2011

[10]A3α肽聚糖对凡纳滨对虾幼体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力的影响. 陈国福,张春云,王光玉,徐仲,宋晓玲,黄倢. 2008

[11]悬浮物对中国明对虾幼体急性毒性效应研究. 张艳,郑琳,谢寒冰,陈碧鹃,夏斌,周明莹. 2017

[12]壳白长牡蛎家系幼体生长存活比较及生长性状遗传参数评估. 赵宗武,李琪,张景晓,徐成勋. 2019

[13]中华绒螯蟹幼体及成蟹的消化酶活性研究. 施炜纲,谢骏,周恩华. 2000

[14]白斑缩合症病毒(WSSV)对中国对虾卵及各期幼体人工感染的试验研究. 刘萍,阎振广. 2001

[15]光照条件对养殖虾蟹类幼体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张胜负,乔振国. 2009

[16]玻璃化液对锯缘青蟹不同时期幼体成活率的影响. 黄晓荣,章龙珍,庄平,张涛,冯广朋,赵峰. 2005

[17]4种饵料对玉足海参幼体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严俊贤,赵旺,于刚,温为庚,张钰伟,黄星美,邓正华,董义超. 2023

[18]墨吉对虾幼体和仔虾耗氧量的初步研究. 郑建民,彭文国. 1996

[19]海洋蛭弧菌类生物DA5对凡纳滨对虾育苗期幼体和水质的影响. 温崇庆,梁华芳,丁贤,薛明,周世宁. 2010

[20]革胡子鲶幼鱼对本地胡子鲶幼鱼残杀行为研究. 王明磊,罗建仁,胡隐昌,牟希东,宋红梅,夏敏,杨惠云.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