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riestley-Taylor模型的豫北玉米生长季水热通量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凡

作者: 杨凡;刘小飞;刘战东;高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Priestley-Taylor模型;涡度相关法;夏玉米;水热通量

期刊名称: 节水灌溉

ISSN: 1007-4929

年卷期: 2023 年 011 期

页码: 115-120,12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使用Priestley-Taylor模型(P-T模型)估算蒸散量时,计算精度主要取决于模型系数α的本地化程度.以河南北部夏玉米田为研究对象,基于涡度协方差技术及气象数据信息,选取6-9月玉米生长季数据,进行不同时间尺度的水热通量特征分析;并确定P-T模型系数α变化特征并对其进行修正,提出其在河南北部农田的参考值.结果表明,在逐日尺度下夏玉米生育期内水热通量的变化呈"倒U形"单峰曲线.在月尺度上,6月下旬及9月感热通量与潜热通量相差较小,潜热通量(6月均值33.57 W/m2,9月均值19.88 W/m2)略高于感热通量(6月均值27.75 W/m2,9月均值16.62 W/m2);生育中期潜热通量逐渐增大(7月均值42.30 W/m2,8月均值51.52 W/m2),感热通量减小(7月均值18.05 W/m2,8月均值9.59 W/m2),二者相差明显.土壤热通量随总辐射量的波动而变化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在逐月尺度下总辐射量随季节的更替有较明显的变化,潜热通量整体上随总辐射量的波动产生相应的变化.α系数修正后P-T模型模拟精度明显提高,修正的α值(6月1.12、7月1.12、8月1.32、9月1.24)可以作为P-T模型的适宜参数.

分类号: S164

  • 相关文献

[1]华北平原杨树人工林蒸散发估算研究. 李菲菲,饶良懿,鲁绍伟,耿绍波. 2013

[2]华北平原秸秆覆盖下农田水热通量动态变化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 耿洁,王传娟,张彦群,秦姗姗,王建东. 2024

[3]地膜覆盖对旱作玉米田水热通量传输的影响研究. 冯禹,郝卫平,高丽丽,李昊儒,龚道枝. 2018

[4]黄土高原旱作春玉米农田能量交换变化研究. 郭家选,李巧珍,李玉中. 2012

[5]冬小麦冠层温度及其影响因素探析. 郭家选,梅旭荣,卢志光. 2003

[6]冬小麦农田尺度瞬态CO2通量与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郭家选,李玉中,梅旭荣. 2006

[7]干旱状况下小区域灌溉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水热传输. 郭家选,李巧珍,严昌荣,梅旭荣,李玉中. 2008

[8]旱作春玉米农田Priestley-Taylor模式参数的变化. 郭家选,梅旭荣,李巧珍,严昌荣,李玉中. 2013

[9]冬小麦农田尺度瞬态CO_2通量与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郭家选,李玉中,梅旭荣. 2006

[10]华北粗砂土免耕桃园生态尺度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郭家选,梅旭荣,欧阳兆鹏,李玉中. 2012

[11]阿宝合剂防除夏玉米田杂草的药效试验. 胡兰英,张凤海. 2000

[12]夏玉米叶面积指数的高光谱遥感植被指数法研究. 谭昌伟,黄义德,黄文江,王纪华,赵春江,刘良云. 2004

[13]40%玉农乐悬浮剂防治夏玉米田杂草的药效试验. 赵桂东,李茹,周玉梅,朱海波. 2000

[14]密度与种植方式对夏玉米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王春云,耿安红,郭树庆. 2013

[15]江苏沿海地区夏玉米生产季节气候特点与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耿安红,孙扣忠. 2016

[16]冬小麦-夏玉米复种连作中定位水氮组合对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郭丽,张凤路,贾秀领,任会芳,董志强,张丽华,邢素丽. 2010

[17]莠·乙·烟47%悬浮剂防除夏玉米田杂草药效与安全性评价. 聂乐兴,相冠锋,吴淑华,纪春涛,房锋. 2008

[18]豫南雨养区夏玉米产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赵霞,王宏伟,谢耀丽,闫玉方,刘京宝,王振华,黄璐. 2010

[19]麦茬处理方式对夏玉米荧光参数日变化及产量的影响. 赵霞,王秀萍,李潮海,刘天学. 2009

[20]深松与秸秆覆盖对夏玉米花后穗位叶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 郭书亚,付国占,王振华,顾顺芳,李亚贞.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