钵体苗不同穴距机插对华南优质籼稻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赖嘉俊

作者: 赖嘉俊;韩孟红;梁开明;徐强辉;林阿典;郑章荣;黄继川;傅友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优质籼稻;钵体苗;机插秧;栽插密度;穴距;稻谷产量

期刊名称: 农业工程

ISSN: 2095-1795

年卷期: 2024 年 14 卷 008 期

页码: 45-53

摘要: 钵体苗机插能缩短水稻缓苗时间,促进早生快发,提高群体光合能力,增加生物量和稻谷产量。然而,钵体苗不同穴距机插对华南优质籼稻群体指标和稻谷产量的研究鲜有报道。以华南地区种植面积较广的杂交籼稻品种泰丰优208和常规籼稻品种南晶香占为材料,设置4种穴距处理(A1处理穴距12.4 cm、A2处理穴距14.5 cm、A3处理穴距17.9 cm和A4处理穴距20.7 cm),研究钵体苗不同栽插穴距处理对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光合势、生物量和产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穴距的缩小,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和生物量都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与农户传统穴距17.9 cm(A3处理)相比,A1处理在分蘖中期、幼穗分化始期和抽穗期的分蘖数分别增加36.2%~38.7%、 37.3%~42.4%和21.5%~36.9%;叶面积指数分别增加30.8%~55.9%、16.4%~41.0%和37.7%~53.1%;生物量分别增加32.0%~38.6%、20.1%~34.2%和37.1%~59.0%。分蘖中期到幼穗分化始期和幼穗分化始期到抽穗期的光合势分别增加17.9%~49.2%和28.1%~49.2%。稻谷产量与抽穗期分蘖数、幼穗分化始期叶面积指数和生物量、分蘖中期至幼穗分化始期光合势、成熟期生物量和有效穗数均呈显著正相关。上述结果表明,在华南双季稻区,钵体苗机插适当增加栽插密度能提高水稻前期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和生物量,保持后期群体指标优势,从而增加稻谷产量。

分类号: S233.71

  • 相关文献

[1]印刷播种大壮苗育秧技术下水稻机插适宜密度与效果研究. 庄春,纪力,邵文奇,孙春梅,钟平,董玉兵,陈川,章安康. 2019

[2]江苏沿海地区粤优938母本不同机插密度对制种产量的影响. 王军,李亚芳,耿安红,时丕彪,李斌,崔必波. 2019

[3]河套灌区玉米一穴双株高产栽培穴行距配置. 党久占,赵强,刘宇杰,张玉金,张光,任孝忠,李彦英,白勇兴. 2019

[4]定植方式和穴距对露地辣椒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崔聪聪,王秀芝,曲宝茹,张晓梅,孟令强,李杰. 2018

[5]穴距与单穴株数对夏谷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杨延兵,秦岭,高凤菊,王乐政,管延安,王海莲,张华文,刘宾. 2012

[6]适宜机插的优质籼稻品种筛选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蒋明金,李敏,周维佳,罗德强,江学海,姬广梅,李立江,徐文波,秦鱼河. 2020

[7]适宜机直播的优质籼稻品种筛选及其 评价指标体系. 李敏,周维佳,罗德强,江学海,蒋明金,姬广梅,李立江,向明,陈卓,杨宇. 2020

[8]湖南省优质常规籼稻品种在三亚市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黎用朝,刘三雄,黄海明. 2011

[9]利用分子标记鉴定优质籼稻粒形相关基因的基因型. 周雷,李二敬,徐华山,陈志军,杨国才,刘凯,游艾青. 2022

[10]施氮量对不同优质籼稻品种(系)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和品质的影响. 聂新星,张敏敏,段小丽,吴茂前,冯敬云,刘波,周雷,杨利. 2022

[11]减施化肥配施不同有机肥对优质籼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文春燕,熊运华,王萍,张志英,姚晓云,彭志勤,陈金,吴延寿. 2023

[12]抗逆型高档优质籼稻新品种创香5号的选育及应用. 闵军,刘三雄,李小湘,王建龙,黄海明. 2012

[13]优质常规籼稻外观品质在长沙与三亚的差异性研究. 黎用朝,刘三雄,黄海明. 2011

[14]高产抗病优质水稻新品种源丰占的选育. 周汉钦,潘大建,范芝兰,李晨,陈建酉,江奕君,高云. 2012

[15]不同干燥方式对优质籼稻加工及食用品质的影响. 黄伟东,陶曙华,陈英姿,李成刚,凌伟其. 2013

[16]优质籼稻花后干物质积累与流转及籽粒灌浆特征(英文). 江立庚,徐世宏,梁和,董登峰. 2011

[17]树品牌 创名牌 发展我国优质米产业. 蔡洪法. 1999

[18]我国单一作物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准在中国水稻研究所建设. 徐亲阳. 2003

[19]香稻专用肥对香稻光合物质生产特征的影响. 肖立中,潘圣刚,聂俊,唐湘如. 2015

[20]稻草覆盖还田对华南双季晚稻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影响. 钟旭华,黄农荣,吕国安.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