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及氮调控对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生长和土壤性状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冯静琪

作者: 冯静琪;曹卫东;高嵩涓;常单娜;周国朋;石孝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稻草;氮肥;紫云英;鲜草产量;土壤肥力

期刊名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SSN: 1008-505X

年卷期: 2020 年 26 卷 010 期

页码: 1858-186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用量稻草与氮肥配施对紫云英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为优化紫云英高产栽培措施和解决秸秆资源化利用难题提供理论依据,进而实现紫云英–水稻轮作体系中的稻田氮肥减施和作物增产.[方法]设置稻草和氮肥双因素盆栽试验,3个稻草添加量(RS)分别为0(RS0)、3000 kg/hm2(RS1)、6000 kg/hm2(RS2),4个施氮量(N)分别为0(N0)、45 kg/hm2(N45)、90 kg/hm2(N90)、135 kg/hm2(N135),共12个处理.测定紫云英鲜草产量及地上部氮、磷、钾累积量,分析土壤基础理化性状、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及6种与碳、氮、磷循环相关的土壤酶(β-葡萄糖苷酶、β-纤维二糖苷酶、β-木糖苷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亮氨酸氨基肽酶、磷酸酶)活性,探讨紫云英生长与土壤性状的关系.[结果]添加稻草和施用氮肥均显著提高紫云英鲜草产量和地上部氮、磷、钾累积量,与N0RS0处理相比,两者配施显著提高紫云英鲜草产量57.5%~323.8%;在N45、N90、N135水平下紫云英鲜草产量和地上部氮、磷、钾累积量均以RS2处理最高.紫云英地上部当季氮素回收率以N45RS1处理最高,与N90和N135施氮水平下各处理无显著差异.偏最小二乘法路径模型结果表明,相对稻草处理,氮肥处理对紫云英鲜草产量和养分累积量有更强的正效应.添加稻草和施用氮肥显著提高土壤酶活性,其中土壤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在4个施氮水平下均随稻草量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另外5种土壤酶活性在N0、N45、N135水平下均以RS2处理最高,在N90水平下以RS1处理最高.聚合增强树分析表明,土壤速效钾含量和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对紫云英鲜草产量的贡献程度最大,贡献率分别为52.6% 和30.0%.[结论]适量的稻草添加并配施氮肥可以显著提高紫云英鲜草产量、养分累积量和土壤酶活性,促进紫云英养分吸收,为紫云英高产创造条件.添加稻草可显著提高紫云英养分累积量和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施氮对紫云英地上部氮磷钾养分累积量亦有显著影响.在本研究条件下,根据紫云英产量和养分吸收特征,并结合稻草资源化利用的目的,稻草6000 kg/hm2、氮肥45~90 kg/hm2为较适宜的施肥配比,具体施氮量可根据当地土壤肥力调整.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稻秸还田提高我国南方典型稻田冬绿肥产量和养分积累. 冯静琪,曹卫东,高嵩涓,张海彬,韩文斌,武际,何铁光,李忠义,唐红琴,石孝均. 2022

[2]适宜磷、钾肥配比及稻秆半量还田提高紫云英产量与养分截获. 王飞,刘彩玲,何春梅,李清华,刘玉洁,黄毅斌. 2021

[3]9个绿肥紫云英品种(系)在汉中地区的适应性. 吴玉红,王吕,郝兴顺,何春梅,崔月贞,黄毅斌,张春辉,何忠军. 2021

[4]紫云英接种根瘤菌效果研究. 高鹏,杨志长,高菊生,马晓彤,黄晶,曹卫东,张晓霞. 2020

[5]氮磷钾配施对紫云英鲜草产量、养分含量的影响. 兰忠明,张辉,周仕全,邓云,吴一群,曹卫东,林新坚. 2012

[6]湖南省双季稻区紫云英品种适宜性比较(英文). 廖育林,周兴,涂赛军,聂军,谢坚,杨曾平,曹卫东. 2015

[7]紫云英根瘤菌应用效果研究. 刘英,郭熙盛,王允青,唐杉,曹卫东,尹德柱,郑进国. 2012

[8]湖南省双季稻区紫云英品种适宜性比较(英文). 廖育林,周兴,涂赛军,聂军,谢坚,杨曾平,曹卫东. 2015

[9]双季稻产量和肥料效益对减量施肥下紫云英与稻草协同利用的响应. 周兴,鲁艳红,方宝华,刘洋,聂军. 2017

[10]稻草和紫云英协同还田下钾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土壤供钾能力的影响. 刘淑军,李冬初,韩天富,黄晶,刘立生,王晓辉,张会民. 2024

[11]减量施肥下紫云英与稻草协同利用对双季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廖育林,鲁艳红,王宇,聂军,曹卫东. 2017

[12]不同施氮量下紫云英与稻草协同利用对双季稻的产量效应. 鲁艳红,周兴,方宝华,刘洋,聂军. 2017

[13]肥料减施条件下水稻土壤有机碳组分对紫云英-稻草协同利用的响应. 廖育林,鲁艳红,谢坚,杨曾平,聂军,曹卫东. 2017

[14]接种根瘤菌对豆科绿肥的固氮效果研究. 俞艳春,文定良,罗心平,陆自芹,胡发广. 2006

[15]不同耕作措施对苕子养分吸收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张祥明,左庆,郭熙盛,武际,李胜群. 2015

[16]绿肥和稻草联合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并稳定氮素供应. 高菊生,黄晶,杨志长,曹卫东,张会民,高鹏,高学成. 2020

[17]紫云英还田对土壤肥力、水稻产量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 刘春增,李本银,吕玉虎,张玉亭,王守刚,曹卫东. 2011

[18]减量化肥配施紫云英绿肥对早稻种植效益及晚稻后效的影响. 詹鹏,黄琳,李培根,周剑雄. 2020

[19]稻秆与紫云英联合还田提高黄泥田氮素利用率和土壤肥力. 王飞,李清华,何春梅,刘彩玲,黄毅斌. 2021

[20]紫云英一次播种多年还田对中稻产质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李昱,何春梅,李清华,王飞,林诚.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