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叶片性状和叶绿素含量QTL间的上位性和环境互作效应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梁慧珍

作者: 梁慧珍;余永亮;杨红旗;董薇;许兰杰;牛永光;张海洋;刘学义;方宣钧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豆;叶片性状;叶绿素含量;QTL与环境互作效应;上位互作效应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15 年 41 卷 06 期

页码: 889-89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丰产性好、抗旱力强的栽培大豆晋豆23为母本,山西农家品种半野生大豆灰布支黑豆为父本杂交衍生的447个RIL作为供试群体。将亲本及447个家系分别于2011、2012和2013年采用随机试验种植,按照标准测量叶长、叶宽和叶柄长3个性状,并于2012年8月1日和8月8日和2013年8月2日和8月9日各测量1次叶绿素含量。采用QTLNETwork 2.0混合线性模型分析方法和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离分析法,对大豆叶片性状和叶绿素含量进行遗传分析和QTL间的上位性和环境互作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叶长受2对加性-加性×加性上位性混合主基因控制,叶宽受3对等效主基因控制,叶柄长受4对加性-加性×加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叶绿素含量受4对加性主基因控制;检测到10个与叶长、叶宽、叶柄长和叶绿素含量相关的QTL,分别位于A1、A2、C2、H_1、L和O染色体。其中2个叶长QTL分别位于C2和L染色体,是2对加性×加性上位互作效应及环境互作效应QTL;3个叶宽加性与环境互作QTL分别位于A2、C2和O染色体;2个叶柄长QTL分别位于L和O染色体;3个叶绿素含量QTL分别位于A1、C2和H_1染色体。叶片性状和叶绿素含量的遗传机制较复杂,加性效应、加性×加性上位互作效应及环境互作效应是大豆叶片性状和叶绿素含量的重要遗传基础。建议大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一方面要考虑起主要作用的QTL,另一方面要注重上位性QTL的影响,这对于性状的遗传和稳定表达具有积极的意义。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大豆蛋白质含量相关QTL间的上位效应和QE互作效应. 单大鹏,朱荣胜,陈立君,齐照明,刘春燕,胡国华,陈庆山. 2009

[2]大豆油酸含量相关QTL间的上位效应和QE互作效应. 苗兴芬,李灿东,郑殿峰,蒋洪蔚,刘春燕,辛大伟,陈庆山,胡国华. 2014

[3]大豆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QTL的上位性互作和环境互作分析. 梁慧珍,余永亮,杨红旗,张海洋,董薇,李彩云,杜华,巩鹏涛,刘学义. 2014

[4]芥菜型油菜每角籽粒数QTL的上位性互作和环境互作分析. 梁能,姚艳梅. 2024

[5]两个大豆开花期QTL定位及对农艺性状的影响分析. 王涛,杨春燕,赵青松,闫龙,肖付明,智海剑,张孟臣. 2013

[6]大豆小区产量及其相关性状QTL间的上位性和环境互作效应. 梁慧珍,余永亮,杨红旗,张海洋,董薇,崔暐文,杜华,刘学义,方宣钧. 2014

[7]大豆叶绿素含量QTL定位及候选基因预测. 李伟,潘校成,于洪潇,齐慧冬,毛新瑞. 2016

[8]叶面施氮对合丰48叶绿素含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李灿东,孙洪利,郭泰,王志新,郑伟,张振宇,郭美玲,赵建有. 2014

[9]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大豆生长状况的影响. 宋秀丽. 2015

[10]不同氮肥水平下大豆叶片光谱反射率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申晓慧,姜成,张敬涛,刘婧琦,赵桂范,冯鹏. 2012

[11]苗期不同抗性大豆荧光参数及叶绿素含量对大豆花叶病毒胁迫的响应. 齐玉鑫,王燕平,宗春美,孙晓环,白艳凤,任海祥,杜维广,侯国强,徐德海,李文,王晓梅,张帅. 2016

[12]磷肥施用量对大豆生长状况的影响. 宋秀丽,王冰雪,陆杰,韩业辉,刘洋,郑旭,苗亿. 2015

[13]化肥与秸秆配施对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宋秀丽,王冰雪,陆杰,韩业辉,刘洋,郑旭,苗亿. 2015

[14]半野生和栽培大豆叶片某些光合特性的比较. 李大勇,王晓慧,张治安,陈展宇,武志海,徐克章,杨光宇,杨春明. 2006

[15]极细链格孢激活蛋白对大豆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及产量的影响. 邸锐,杨春燕. 2017

[16]大豆不同亲本正反交后代开花期叶片叶绿素含量遗传研究. 曹永强,谢甫绨,张惠君,王海英,王文斌,宋书宏. 2007

[17]叶面施氮对大豆“合丰50”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李灿东,郭泰,王志新,郑伟,张振宇,郭美玲,吴秀红,李于,王囡囡. 2014

[18]大豆不同时期不同节位叶绿素含量的研究. 邱磊,申晓慧. 2009

[19]平衡施肥对大豆生长状况和固氮能力的影响. 宋秀丽. 2015

[20]油菜籽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的种子胚与母体植株QTL定位. 许剑锋,龙艳,吴建国,赵志刚,徐海明,温娟,孟金陵,石春海.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