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种子休眠性和百粒重的QTLs和互作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梅丽

作者: 梅丽;程须珍;刘春吉;王素华;王丽侠;刘长友;孙蕾;徐宁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绿豆;RILs群体;休眠性;QTL定位;上位性互作

期刊名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ISSN: 1672-1810

年卷期: 2011 年 12 卷 01 期

页码: 96-10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利用绿豆Berken/ACC41重组自交系在北京种植得到的121个F10家系和79个RFLP分子标记,采用改进复合区间作图法对绿豆种子休眠性和百粒重进行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及上位性互作分析。检测到与发芽势有关的QTL3个,与发芽率有关的QTL4个,分别位于第1、11连锁群,解释表型变异的8.17%~12.14%和4.34%~12.69%。检测到与百粒重有关的QTL5个,分别位于第2、8、9、11连锁群,解释表型变异的4.58%~10.36%。增加发芽率和百粒重的基因效应均来自母本Berken。分别检测到发芽势、发芽率和百粒重的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8、9、9对,对这3个性状的总表型贡献率分别达到66.58%、47.91%、39.90%。本文初步分析了休眠性和百粒重的关系,并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作了比较,旨在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适度休眠的优良绿豆品种,进而解决绿豆收获前的荚上子粒发芽问题。

分类号: S522

  • 相关文献

[1]中国小麦地方品种籽粒强休眠特性的主效基因鉴定(英文). 张海萍,冯继明,常成,马传喜,张秀英. 2011

[2]重组近交系群体定位绿豆抗绿豆象基因. 梅丽,王素华,王丽侠,刘长友,孙蕾,徐宁,刘春吉,程须珍. 2007

[3]绿豆产量相关农艺性状的QTL定位. 程须珍,王素华,王丽侠,蔡庆生,刘春吉,徐宁,刘长友,孙蕾. 2011

[4]绿豆5个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叶卫军,张阴,王沛然,张玲玲,田东丰,吴泽江,周斌. 2023

[5]利用重组自交系群体构建番茄AFLP遗传连锁图谱. 陈丽静,王利,王玉坤,陶承光,李君明,王晓武,李天来. 2012

[6]小麦RIL群体第一部分同源群染色体遗传多样性与偏分离分析. 安梅,杨德龙,栗孟飞,张国宏,李唯. 2012

[7]水稻千粒重和垩白粒率的QTL及其互作分析. 周立军,江玲,刘喜,陈红,陈亮明,刘世家,万建民. 2009

[8]甜玉米果皮厚度QTL的定位及上位性互作. 于永涛,李高科,祁喜涛,李春艳,毛笈华,胡建广. 2015

[9]不同氮磷钾处理大豆苗期主根长和侧根数的QTL定位分析. 梁慧珍,董薇,许兰杰,余永亮,杨红旗,谭政伟,许阳,陈鑫伟. 2017

[10]小麦重组自交系成株抗条锈性QTL分析. 姚琴,宋彦霞,周荣华,傅体华,贾继增. 2009

[11]大豆籽粒大小与形状性状的QTL定位. 陈强,闫龙,邓莹莹,肖二宁,刘兵强,杨春燕,张孟臣. 2016

[12]水稻抽穗期基因上位性互作分析. 陈爱华,柳絮,李广贤,吴丹妮,王文英,姚方印,刘开启. 2012

[13]大豆籽粒硬实加性和上位性QTL定位. 艾丽娟,陈强,杨春燕,闫龙,王凤敏,葛荣朝,张孟臣. 2018

[14]基于单片段代换系的水稻抽穗期QTL定位及上位性分析. 李广贤,柳絮,徐仅婷,王文英,姚方印. 2013

[15]水稻耐储藏特性三年动态鉴定与QTL分析. 刘进,姚晓云,余丽琴,李慧,周慧颖,王嘉宇,黎毛毛. 2019

[16]不同营养水平水培条件下幼苗期大豆下胚轴性状QTL定位与上位互作分析. 梁慧珍,董薇,许兰杰,余永亮,杨红旗,谭政伟,夏伟,陈鑫伟. 2018

[17]作物杂种优势遗传研究进展. 王辉,张宏军,吴险峰,高用明,徐正进,朱苓华,黎志康. 2010

[18]花生种子休眠特异突变材料的创制及理化因素研究. 胡晓辉,崔凤高,张胜忠,苗华荣,张智猛,陈静. 2018

[19]从长江流域白粒小麦地立品种中开拓抗穗发芽种质的研究. 吴兆苏,沈又佳,蒋国梁,戴大庆,蒋华仁,秦代红,江登阳. 1995

[20]花生种子休眠性研究. 陈静,石运庆,崔风高,李培习,江玉萍,禹山林.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