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密性春大豆品种光合特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郑伟

作者: 郑伟;谢甫绨;郭泰;王志新;李灿东;张振宇;吴秀红;张茂明;王庆胜;侯升林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豆;栽培密度;光合特性;水分利用率;产量

期刊名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ISSN: 1000-7601

年卷期: 2014 年 03 期

页码: 190-19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选用耐密性不同的两个大豆品种,设置了22.5万株·hm-2、30.0万株·hm-2和37.5万株·hm-2等3个密度,研究耐密性大豆的光合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耐密品种垦丰16号,叶形指数高,上部冠层叶柄短,随着密度增加,耐密植品种垦丰16冠层上部叶柄长度显著低于普通品种,叶形指数高于普通品种,尤其是高密度条件下从第9节位开始垦丰16的叶形指数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普通品种合丰39,从第11节开始叶柄长度短于合丰39,有利于通风透光;随着密度增大,耐密植品种垦丰16的叶色值峰值出现时期没有明显变化,密植条件下生育后期叶片持绿性更强;随着密度增加耐密植品种垦丰16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下降速度慢,当密度为30.0万株·hm-2时垦丰16与合丰39的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分别为P=0.0423,P=0.0384),密度为37.5万株·hm-2时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分别为P=0.0026,P=0.0042);随着密度增加耐密品种垦丰16产量逐渐增加,不耐密品种合丰39产量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密度为37.5万株·hm-2时,两个品种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24)。不同密度条件下垦丰16与合丰39在形态和光合生理指标的变化可以看出,耐密性春大豆品种冠层结构更有利于在高密度条件下通风透光,密植条件下后期持绿性强,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受密度影响小,因此在高密度条件下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种植密度对不同耐密性大豆品种特性的影响. 郑伟,谢甫绨,郭泰,王志新,李灿东,张振宇,张茂明,刘忠堂. 2015

[2]栽培密度对杂交粳稻辽优5206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梁传斌,李建国,张雪,张忠旭,姚继攀. 2020

[3]不同种植方式和亏缺灌溉对设施黄瓜生理特性及WUE的影响. 毛丽萍,赵婧,仪泽会,王立革,焦晓燕. 2020

[4]栽培密度、施肥量及有效含量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徐督,任海祥,宁海龙. 2013

[5]不同施肥和栽培密度对双高大豆品种牡丰7号光合特性的影响. 王玉莲,杨克军,任海祥,童淑媛,宗春美. 2011

[6]NaCl胁迫对黄瓜幼苗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张淑红,张恩平,庞金安,马德华,司龙亭. 2005

[7]杂交大豆与普通大豆关键生理特性的比较研究. 陈喜凤,孙宁,谷岩,王振民,吴春胜,赵福林. 2014

[8]水分和钾肥耦合对甘薯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张辉,朱绿丹,安霞,董月,焦庆清,张永春. 2016

[9]灌溉方式对草莓光合特性和根系生长的影响. 钱小琴,聂凡,蔡永萍,盛新颖,聂敬全,洪萨丽. 2009

[10]天山北麓鲜枣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率的日变化研究. 花东来,石国亮,陈奇凌,李铭,张献辉. 2014

[11]棉花野生资源光合特性的初步研究. 郑巨云,王春英,王星星,赵艳艳,王玉红,李雪源,刘方,王坤波. 2015

[12]干旱胁迫对甘蔗品种及野生近缘材料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姚艳丽,刘洋,苏俊波,林希昊. 2013

[13]短期深旋松对黄淮海沙姜黑土耕层结构及小麦生长的影响. 李玉义,张莉,逄博,逄焕成,韦本辉,王庆伟,綦少伟. 2017

[14]偃麦草优良无性系及其光合特性日变化规律研究. 孟林,毛培春,张国芳. 2006

[15]多小叶源对大豆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宗春美,岳岩磊,邵广忠,童淑媛,徐显利,杜震宇,任海祥. 2010

[16]海藻寡糖增效尿素与有机肥在大豆上的配合施用效果研究. 张运红,和爱玲,姚健,杨占平,张洁梅,潘晓莹,史福刚,骆晓声. 2018

[17]吉林省新老大豆品种不同节位叶片光合特性的研究. 朱末,刘晓龙,徐晨,季平,陈思宇,刘鹏,李昳,祁新. 2015

[18]不同时期高氮施肥对大豆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牟保民,刘雅,郑殿峰,冯乃杰,项洪涛,靳丹,王诗雅,刘美玲. 2021

[19]密度对大豆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程伟燕,李志刚,李瑞平. 2010

[20]不同玉米大豆间作行比对大豆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曹曼君,王婧瑜,崔悦,Deborah Joy Blessing,李双,陈喜凤,谷岩.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