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丘陵及平原有机及常规农田地表蜘蛛多样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入华

作者: 刘入华;孙仁华;宋成军;刘庆生;刘云慧;段美春;张旭珠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丘陵;平原;常规农田;有机农业;植物篱

期刊名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ISSN: 1671-3990

年卷期: 2021 年 003 期

页码: 492-49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丘陵地区的农业发展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农业集约化生产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解地形区域、生产管理模式及边界树篱带对农田地表天敌多样性的影响,在我国华北典型农区,选取5种农田,包括丘陵地区的常规管理无植物篱玉米地(CM)、常规管理有植物篱玉米地(CMH)、有机管理无植物篱玉米地(OM)、有机管理有植物篱玉米地(OMH)和平原地区常规管理无植物篱玉米地(PCM),于2019年8—9月采用陷阱法展开蜘蛛多样性调查。结果表明:处于丘陵地区的玉米地蜘蛛的香农多样性和物种稀疏指数显著高于平原地区,有机管理下的玉米地蜘蛛物种稀疏指数显著高于常规管理下的玉米地,有植物篱的玉米地蜘蛛的物种稀疏指数高于无植物篱的玉米地;且丘陵与平原、有植物篱与无植物篱、有机和常规管理下蜘蛛群落结构显著不同。基于上述研究结果,研究建议农业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当加强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和分区管理;丘陵地区因受人类干扰较小,维持了较平原地区更高的蜘蛛物种库,可以作为集约化农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区,农业发展应优先规划发展低集约化的生产模式(如有机农业等),并加强景观多样性建设。而平原地区也应合理保留农田半自然边界带和降低集约化管理强度以推动生态环境改善和绿色发展。

分类号: S185

  • 相关文献

[1]耕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原生动物群落的影响. 韩雪梅,梁子安,王明伟,陈云峰,胡诚,吴思宇. 2013

[2]1999-2018年四川省耕地时空格局演化特征. 王谢,杨巧,曾其国,张建华,黎景锐,李一然,祝钰虹. 2021

[3]平原区设施蔬菜利用降水生产模式研究. 范凤翠,李志宏,刘素英,贾建明,高林森,王桂荣. 2005

[4]河北省平原缺水区农作物布局调整研究. 侯亮,刘素英,王淑芬. 2012

[5]环渤海低平面高效农业持续发展的重点及关键技术. 郭洪海. 1998

[6]河北平原土壤质量的模糊数学方法综合评价. 茹淑华,张宝悦,孙世友,王丽英,王凌,耿暖,张国印. 2005

[7]高山与平原白萝卜贮藏过程中生理变化研究. 杨德,周明,邱正明,何建军,梅时勇,朱凤娟,杜欣,熊光权. 2009

[8]参与式植物篱坡地治理技术发展的实践和体会. 尹迪信,唐华彬,罗红军. 2006

[9]坡地植物篱技术参与式发展研究. 唐华彬,罗红军,尹洁. 2006

[10]香根草篱对红壤坡耕地坡面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武琳,黄欠如,叶川,成艳红,钟义军,章新亮,孙永明. 2013

[11]贵州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效益研究. 朱青,王兆骞,尹迪信. 2008

[12]辽东山区坡耕地地埂植物篱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任丽华,贾天会,李欣峰,隋晓丹,郭佰川. 2018

[13]植物篱及过滤带防治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的研究进展. 张雪莲,赵永志,廖洪,李晓娜,张国芳,文方芳,刘自飞,张梦佳. 2019

[14]云南干热河谷旱坡地南洋樱植物篱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史亮涛,金杰,张明忠,江功武,龙会英,纪中华,沙毓沧,钟利,朱红业. 2010

[15]不同植物篱类型对农田地面蜘蛛种群的影响. 蔡青年,林超文,赵欣,程序. 2009

[16]经济植物篱和增施钾肥综合效益研究. 林超文,黄晶晶. 2006

[17]植物篱-农作坡耕地土壤微团聚体组成及分形特征. 谢德体,林超文,丁恩俊,张坤,魏朝富. 2012

[18]植物篱逐步梯化技术试验研究. 尹迪信,唐华彬,朱青,李裕荣,李登美,梁大超. 2001

[19]坡耕地上等高草篱的功能与效益综合分析. 肖波,王慧芳,王庆海,武菊英,滕文军,戴全厚. 2012

[20]植物篱技术发展回顾和贵州省的研究进展. 尹迪信,唐华彬,罗红军,陆裕珍,张德平,李崇建.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