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耕作措施对甘肃引黄灌区耕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思存
作者: 杨思存;王成宝;霍琳;姜万礼;温美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耕作措施;层化比;甘肃引黄灌区
期刊名称: 农业工程学报
ISSN: 1002-6819
年卷期: 2019 年 02 期
页码: 114-121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探明不同耕作措施对甘肃引黄灌区耕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2014-2017年在连续翻耕8a的玉米地上设置翻耕(CT)、旋耕(RT)、深松(ST)、免耕(NT)4个单一耕作处理和翻耕-免耕(CT-NT)、深松-免耕(ST-NT)2个轮耕处理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连续免耕(NT)显著增加了0~40cm土层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储量(P<0.05),平均比CT增加4.45%和5.27%,比RT增加7.23%和8.50%;连续深松(ST)也有较好的固碳效果,在4个单一耕作措施中仅次于NT;连续翻耕(CT)和旋耕(RT)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储量(P<0.05),RT的降低幅度大于CT。CT-NT和ST-NT2个轮耕处理既有较好的固碳效果,又符合当地农民操作习惯,有机碳含量分别比CT增加2.44%和4.82%,比RT增加5.12%和7.55%;有机碳储量比CT增加2.50%和5.47%,比RT增加5.64%和8.70%。不同耕作制度会使土壤有机碳发生层化,但有机碳含量的层化更多表现在不同土层之间,相同层次各处理之间变化不大;而有机碳储量只在耕层以下发生了层化,相同土层各处理之间也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层化特征。因此,综合分析认为,任何一个单一耕作措施都有其局限性,CT-NT和ST-NT是比较理想的耕作模式,在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分类号: S153.6
- 相关文献
[1]耕作措施对双季稻田土壤碳及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张海林,孙国锋,汤文光,李永,陈阜. 2010
[2]耕作措施对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严昌荣,刘恩科,何文清,刘爽,刘勤. 2010
[3]不同耕作措施下添加秸秆对土壤有机碳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 王碧胜,于维水,武雪萍,高丽丽,李景,宋霄君,李生平,卢晋晶,郑凤君,蔡典雄. 2021
[4]耕作措施对缓坡耕地土壤养分分布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雷金银,雷晓婷,周丽娜,何进勤,贾爱平,余建军,张慧,路芳. 2020
[5]保护性耕作模式对黑土有机碳含量和密度的影响. 吕贻忠,廉晓娟,赵红,刘武仁. 2010
[6]长期施肥下黄壤稻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演变特征. 王小利,周志刚,郭振,段建军,张雅蓉,李渝,蒋太明. 2017
[7]玉米秸秆覆盖与深翻两种还田方式对黑土有机碳固持的影响. 梁尧,蔡红光,杨丽,程松,张水梅,袁静超,刘剑钊,刘松涛,任军. 2021
[8]多代连栽对桉树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的Meta分析. 崔俊峰,唐健,郭丽梅,王会利,石媛媛,宋贤冲. 2022
[9]天津污灌区菜地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和重金属含量特征. 王润珑,徐应明,王农,孙约兵. 2018
[10]深松和秸秆还田对旋耕农田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的影响. 田慎重,张玉凤,边文范,董亮,Jiafa Luo,郭洪海. 2020
[11]黑土长缓坡地形与横垄对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异的交互作用. 李雪亮,张晴雯,李孟妮,石玉龙,于博威,荆雪锴,蒋嫄可,刘国成. 2024
[12]秸秆还田提高水稻-油菜轮作土壤固氮能力及作物产量. 张丹,付斌,胡万里,翟丽梅,刘宏斌,陈安强,盖霞普,张亦涛,刘剑,王洪媛. 2017
[13]绿肥还土对红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王义祥,王峰,叶菁,林怡,翁伯琦. 2019
[14]免耕覆膜增加中度盐碱土团聚体有机碳和微生物多样性. 卢闯,张宏媛,刘娜,张晓丽,逄焕成,李玉义. 2019
[15]长期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和胡敏酸结构特征的影响. 李双翼,侯淑艳,窦森,高洪军,董炜华. 2024
[16]我国人工草地碳储量研究进展. 田福平,时永杰,胡宇,陈子萱,路远,张小甫,李润林. 2012
[17]不同经营年限对柑橘果园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 王义祥,叶菁,王成己,翁伯琦,黄毅斌. 2014
[18]东北三省耕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的模拟研究. 邱建军,王立刚,唐华俊,李红,Changsheng Li. 2004
[19]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影响. 李新华,郭洪海,朱振林,董红云,杨丽萍,张锡金. 2016
[20]不同树龄库尔勒香梨园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对树体生长的影响. 刘维佳,李疆,时坤,孙巧奇,谢辉.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不同种植模式下玉米农田地膜残留污染特征与防控技术建议
作者:冯丹妮;杨虎德;马兴旺;马彦;吴湘琳;姜万礼
关键词:灌区玉米;旱作玉米;地膜残留;残膜污染防控
-
基于STIRPAT模型的甘肃省农业碳排放特征分析
作者:杨思存;霍琳;王成宝;温美娟
关键词:农业碳排放;STIRPAT模型;种植业;畜牧业;甘肃省
-
深松和秸秆还田对灌耕灰钙土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作者:温美娟;杨思存;王成宝;霍琳
关键词:深松;秸秆还田;细菌多样性;细菌群落结构;冗余分析
-
引黄灌区灰钙土水浇地犁底层厚度对土壤紧实度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作者:姜万礼;王成宝;杨思存;霍琳;温美娟
关键词:灰钙土;犁底层厚度;土壤紧实度;玉米;水浇地
-
耕作方式对灌耕灰钙土耕层物理性质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作者:王成宝;温美娟;杨思存;霍琳;姜万礼
关键词:耕作措施;土壤物理性状;玉米产量;经济效益;灌耕灰钙土
-
盐渍条件下不同施锌量对玉米幼苗生长和锌形态转化的影响
作者:霍琳;马前瑞;杨思存;温美娟;王成宝
关键词:盐渍条件;施锌量;玉米幼苗生长;锌形态
-
不同水氮条件下垄膜沟灌玉米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应
作者:张立勤;杨思存;崔云玲;王成宝
关键词:玉米;垄膜沟灌;施氮量;灌溉定额;水氮耦合;水分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