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春玉米区亚洲玉米螟对Bt玉米的抗性风险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黄运新

作者: 黄运新;封洪强;吴孔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Bt玉米;亚洲玉米螟;种群控制;抗性演化;模型分析

期刊名称: 植物保护学报

ISSN: 0577-7518

年卷期: 2019 年 06 期

页码: 1262-126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解我国北方春玉米区种植Bt玉米条件下主要靶标害虫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的Bt抗性风险,探索合理的Bt玉米种植比例,根据亚洲玉米螟的特点构建种群动态与遗传模型,对不同的Bt玉米种植比例进行分析评估。结果显示,当以种子混合种植75%的Bt玉米+25%的非Bt玉米庇护所时,亚洲玉米螟的种群控制时间,即亚洲玉米螟种群密度下降到每百株玉米植株30头幼虫以下的时间,为1~2年,而害虫的抗性时间,即亚洲玉米螟种群抗性基因频率达到50%的时间,在1代区为40年、在2代区为20年。当以种子混合种植20%、15%、10%、5%的非Bt玉米庇护所时,亚洲玉米螟的种群控制时间仍为1~2年,而害虫的抗性时间缩短,在1代区分别是29、21、15、9年,在2代区分别是14、10、7、4年。表明在研究区域内以种子混合种植20%以上的非Bt玉米庇护所可维持对亚洲玉米螟的Bt抗性管理至少14年。

分类号: S435.132

  • 相关文献

[1]"高剂量/庇护所"策略在Bt玉米靶标害虫抗性治理中的应用及成效. 杨晓伟,李云河,韩兰芝. 2022

[2]转Bt基因抗虫玉米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取食行为的影响. 王振营,何康来,丛斌. 2005

[3]转Bt基因抗虫玉米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磷酸酯酶活性的影响. 王振营,何康来,白树雄,赵润洲. 2007

[4]Bt抗、感种群亚洲玉米螟幼虫取食Bt玉米后Cry1Ab杀虫蛋白在其体内的组织分布与含量. 王振营,何康来,白树雄. 2007

[5]Bt玉米杀虫蛋白含量的时空表达及对亚洲玉米螟的杀虫效果. 王振营,何康来,丛斌,白树雄,文丽萍. 2004

[6]桃蚜敏感种群的筛选及其抗药性演化的研究. 胡冠芳,刘敏艳,张新瑞,张月莲,郭致杰,魏玉红. 2004

[7]甘蔗转基因的研究进展. 冯璐,吴转娣,张跃彬,罗庭碧,彭秋连. 2016

[8]设施西瓜卵形异绒螨与瓜蚜发生动态分析. 佘小玲,王少丽,周成贤,吴丹,贺纪婷,吕洋,刘立娟. 2024

[9]植物乙醇提取物对椰心叶甲生物活性的影响. 覃伟权,余凤玉,黄山春,李朝绪,马子龙. 2007

[10]几种药剂对褐稻虱种群数量控制的研究. 吴伟坚,庞雄飞. 1989

[11]性信息素对小菜蛾种群控制的研究. 王维专,陈伟平,吕培均,陶方玲,吴伟坚. 1991

[12]菠萝蜜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的控制效果及其活性成分初步分析. 覃伟权,彭正强,张茂新. 2007

[13]内蒙古农村非正规金融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杨志坚,师立强,张汉达. 2013

[14]超临界CO_2对肉馅中细菌的杀菌效果及模型分析研究. 孙源源. 2009

[15]X射线荧光光谱在土壤重金属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孟蕾,韩平,王世芳,任东,王纪华. 2017

[16]应用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分析和预测城市居民消费结构. 郭建军. 1989

[17]猪囊尾蚴dUTPase的同源建模及分析. 刘振勇,才学鹏. 2007

[18]牧民生态建设投资的实证分析. 张瑞荣,申向明,孟慧君. 2009

[19]关于我国葡萄栽培的模型分析与建议. 马跃. 1993

[20]基于有效积温模型的草地贪夜蛾田间种群动态分析. 王文荟,黄运新,周华众,杨俊杰,万鹏,封洪强,彭宇.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