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的杂种优势与同工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维强

作者: 张维强;张纯慎;唐秀芝;李兴桥;苏益民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胚乳;酯酶同工酶;恢复系;杂种酶带;产量优势;酶谱类型;同工酶酶谱;高粱;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杂种优势

期刊名称: 植物学报(英文版)

ISSN: 1672-9072

年卷期: 1981 年 006 期

页码: 507-51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Schwarcz 在玉米胚乳中发现有酯酶同工酶的"杂种酶带";chiang Pai 等在栽培稻和野生稻的杂种第一代中,也发现有过氧化物酶的"杂种酶带";Beckman 在授粉后16天的玉米胚乳中发现有亮氨酰肽酶同工酶的"互补酶带";Gupta 在水稻胚乳中发现酯酶同工酶与粒重优势有关.李继耕发现玉米胚乳中有与杂种优势有关的四种过氧化物酶酶谱类型.本试验的目的是研究高梁杂种同工酶酶谱型与产量优势的关系.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苏杂16与其亲本的同工酶谱分析. 钱大顺,陈旭升,张香桂,狄佳春,张木莲,许乃银. 1999

[2]高粱亲本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和特殊配合力的关系. 侯荷亭,壮志宏,赵根弟. 1995

[3]26个草地早熟禾品种同工酶的谱带特征. 柴琦,张建全,左昆,王永宁. 2008

[4]人参不同类型的同工酶分析. 赵寿经,王荣生. 1992

[5]构树形成层活动周期中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的变化. 崔克明,魏令波,李绍文,李正理,李举怀. 1995

[6]稻瘟病菌致病毒素对水稻雄性不育细胞质POD、SOD和酯酶同工酶的影响. 闫芝芬,陈永芹,崔四平,马春红,魏建昆. 1999

[7]杂交中粳徐68优201的高产生理特性及杂种优势表现. 郭荣良,王健康,徐家安,丁成伟,吴玉玲,王友霜,胡婷婷,赵轶鹏. 2014

[8]棉花杂交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腺苷磷酸含量的研究. 邢以华,张久绪,杨伟华. 1990

[9]酯酶同工酶技术在杏鲍菇杂种优势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张疏雨,朱巍巍,陈飞,杨云桥,李莉. 2016

[10]甘蓝型黄籽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九号恢复系5862R的选育. 张瑞茂,侯国佐. 2002

[11]甘蓝型油菜“三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 1990

[12]粳稻三系亲本的杂种优势研究. 孔宪旺,袁彩勇,王健,汤述翥,顾铭宏. 2009

[13]SSR分子标记技术在杂交水稻研究上的应用进展. 王昌华,张燕之,夏永胜,郑文静,赵家铭. 2009

[14]水稻早恢402体培后代及测交F_主要性状的变异分析. 谢戎,李永洪,何光华,扬正林. 2002

[15]一个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材料的选育及利用研究. 董云麟,杜禾. 1993

[16]基于3个甘蓝型春油菜Pol CMS的优良恢复系选育. 赵绪涛,柳海东,李开祥,徐亮,杜德志. 2021

[17]大豆不育系的恢复系筛选及其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李杰坤,张磊,孙文勤,黄志平,张丽亚,胡晨,胡国玉,周斌. 2010

[18]以半冬性甘蓝型油菜为亲本增强春性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 姚艳梅,柳海东,徐亮,杜德志. 2013

[19]籼型三系杂交稻稻米中重金属镉含量的杂种负优势效应及配合力、遗传力分析. 游书梅,蒋开锋,杨莉,杨乾华,张涛,万先齐,郑家奎. 2011

[20]高大韧稻恢复系特恢的选育和应用研究. 莫永生,卢升安,杨培忠,何龙飞,李春生.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