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遗传研究及育种利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朱吉风

作者: 朱吉风;周熙荣;张俊英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显性核不育;遗传;育种

期刊名称: 分子植物育种

ISSN: 1672-416X

年卷期: 2021 年 022 期

页码: 7556-756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甘蓝型油菜是世界重要的油料作物,具有很强的杂种优势,细胞核雄性不育是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研究已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为促进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研究的深入及其杂种优势的利用,本研究基于国内外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遗传研究基础,主要从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遗传方式、相关基因定位、分子标记开发及其育种利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基础研究、杂种优势的应用及其杂交新品种选育等提供参考。

分类号: S565.4

  • 相关文献

[1]一个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材料的选育及利用研究. 董云麟,杜禾. 1993

[2]河南省油菜遗传育种研究进展与主要成效. 张书芬,朱家成,王建平,文雁成,张书法,何俊平,曹金华,蔡东芳,赵磊. 2016

[3]肉牛杂种优势持续利用方式探讨. 李旭,吴健,李海燕,秦立红,刘基伟. 2015

[4]甘蓝型油菜高油分恢复系YD57R的选育. 杨红,袁暘晹,秦信蓉,杜才富,喻时周. 2015

[5]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纯合两型系“HY15AB”的选育. 周熙荣,庄静,孙超才,王伟荣,李延莉,杨立勇,蒋美艳,顾龙弟,钱小芳. 2010

[6]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广恢系转育研究. 席代汶,范志忠,易冬莲. 1995

[7]甘蓝型显性核不育双低油菜新品种'核杂17号'的选育. 张俊英,蒋美艳,李延莉,江建霞,王伟荣,孙超才,杨立勇,周熙荣. 2017

[8]显性核不育油菜(Brassica napusL.)无蜡粉纯合两型系的选育. 周熙荣,李树林,顾龙弟. 1999

[9]甘蓝型(Brassica napus L.)显性核不育双低油菜杂交新品种核杂3号的选育. 周熙荣,李树林,周志疆,庄静,顾龙弟. 2003

[10]显性核不育油菜的遗传与利用. 李树林,周熙荣,周志疆,钱玉秀. 1990

[11]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张俊英,蒋美艳,江建霞,李延莉,王伟荣,孙超才,杨立勇,周熙荣. 2018

[12]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系8029AB SNP标记开发与应用. 李真,袁荣,王淼,朱莉,李晓飞,洪美艳,郭瑞星,曾新华. 2023

[13]EST辅助的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AFLP标记转化. 宋来强,易斌,杨明贵,陈伦林,傅廷栋. 2009

[14]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恢复系“HF06”的选育. 蒋美艳,孙超才,杨立勇,王伟荣,李延莉,顾龙弟,周熙荣. 2013

[15]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双低杂交种核杂7号的选育. 周熙荣,庄静,孙超才,李树林,赛晓峰,胡官保,王伟荣,李延莉,顾龙弟,钱小芳. 2006

[16]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橙黄花纯合两型系的选育. 周熙荣,庄静,孙超才,王伟荣,李延莉,顾龙弟,钱小芳. 2009

[17]油菜籽含油量的遗传及杂种优势. 王通强. 1992

[18]单粒型甜菜新品种“中甜─吉甜单一”的选育. 韩克飞,周玉文,拱云生,李贵清,庞风仙,朱国民. 1994

[19]贵州高原粳稻利用中一些性状的遗传分析 Ⅲ.抽穗期遗传变异初步研究. 陶大云,马达鹏,娄义龙. 1990

[20]陆地棉低酚棉种子品质性状的遗传及其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英文). 张天真,靖深蓉,潘家驹,邢朝柱,郭立平,唐灿明. 200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