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斑叶螨对联苯菊酯抗药性的PASA快速检测技术建立与应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玲

作者: 王玲;张友军;吴青君;谢文;王少丽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二斑叶螨;联苯菊酯;抗药性;特异性等位基因PCR

期刊名称: 应用昆虫学报

ISSN: 2095-1353

年卷期: 2015 年 52 卷 02 期

页码: 510-51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是世界性的重要农业害螨,其抗药性发展严重阻碍了对该螨的科学防控。为了实现田间二斑叶螨对菊酯类杀虫剂抗药性的早期快速检测,本研究拟建立二斑叶螨对联苯菊酯的特异性等位基因PCR(PCR amplification of specific alleles,PASA)检测技术。【方法】玻片浸渍法测定了联苯菊酯对二斑叶螨不同种群的毒力,克隆了二斑叶螨钠离子通道结构域IIIS6的DNA片段,基于该片段中包含的抗性和敏感种群中的点突变,建立了PASA检测技术,并应用于二斑叶螨不同种群中抗性基因F1538I点突变频率的检测。【结果】与室内相对敏感种群相比,二斑叶螨北京通县和海南三亚种群均对联苯菊酯产生了抗药性,LC50分别为1 982.6 mg/L和2 767.4 mg/L,抗性倍数分别为6.0倍和8.4倍;PASA检测结果表明二斑叶螨室内相对敏感种群中存在杂合子个体,F1538I点突变频率为10.0%,而北京通县和海南三亚种群中该突变频率则分别达50.0%和53.3%。【结论】建立的PASA技术可以快速检测二斑叶螨田间种群是否存在与击倒抗性相关的基因点突变,从而判断其对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发展。

分类号: S433

  • 相关文献

[1]茶假眼小绿叶蝉的抗性监测及不同地区的敏感性差异. 李建宇,史梦竹,傅建炜,游泳,郑丽祯,林涛,杨小完. 2015

[2]二斑叶螨田间种群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及抗性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刘贻聪,王玲,张友军,谢文,吴青君,王少丽. 2016

[3]二斑叶螨抗丁醚脲品系对杀螨剂的交互抗性和相对适合度. 杨振国,谢道燕,倪婧,柴建萍,江秀均,罗雁婕. 2022

[4]14种杀螨剂对不同地区苹果园二斑叶螨的防治效果评价. 洪影雪,李祥,张金勇. 2021

[5]对二斑叶螨的研究现状(二). 周玉书. 1999

[6]二斑叶螨的发生与防治研究进展. 刘庆娟,于毅,刘永杰,马惠,张安盛,张思聪,李丽莉,门兴元. 2011

[7]二斑叶螨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及抗性基因的PASA检测技术. 唐小凤,王少丽,张友军,吴青君,谢文. 2014

[8]亚致死剂量联苯菊酯对茶尺蠖子代生长发育的影响. 刘丰静,李良德,李慧玲,曾明森,吴光远. 2019

[9]分散固相萃取净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茶叶中7种杀螨杀虫类农药残留. 李玮,贾彦博,林伟杰,王秀丽,金崇崇,马慧丽,洪春来. 2017

[10]3种喷雾助剂对螺虫乙酯和联苯菊酯防治金钗石斛菲盾蚧的增效作用. 刘迎,陈青,梁晓,伍春玲. 2021

[11]联苯菊酯茶园残留与使用安全性. 吴光远,曾明森,夏会龙,马香娟,王庆森,王文建,陈忠林. 2013

[12]茶假眼小绿叶蝉抗联苯菊酯品系和敏感品系解毒酶活性及增效作用研究. 李建宇,史梦竹,傅建炜,王婷,张志康. 2016

[13]三种农药对人神经母瘤细胞SH-SY5Y的联合毒性机制. 董燕婕,王磊,邬元娟,范丽霞,赵善仓,王文博. 2021

[14]联苯菊酯和啶虫脒对苹果黄蚜的区分剂量研究. 封云涛,王振,张润祥,庾琴,刘中芳,高越,范仁俊. 2015

[15]金龟子绿僵菌与联苯菊酯对亚洲小车蝗协同作用的生物测定. 高书晶,刘爱萍,徐林波,曹艺潇,王宁. 2009

[16]吡虫啉与联苯菊酯混配对麦长管蚜的毒力及增效作用. 张威,谢咸升,李大鹏. 2015

[17]4种不同类型农药茶园使用效果综合评价. 曾明森,刘丰静,王定锋,吴光远. 2014

[18]抗联苯菊酯枸杞蚜虫羧酸酯酶活性及4种常用杀虫剂对酶的抑制作用. 牛婧玮,张丛,常静,李海平,刁青云. 2017

[19]联苯菊酯在茶叶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 周子燕,李昌春,胡本进,石立,张莹莹. 2009

[20]绿茶中联苯菊酯和氯氟氰菊酯残留检测质量控制基体标准物质的研制. 方海仙,陈兴连,李昕昀,李俊,普娅丽,刘宏程.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