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晚粳稻品种类型间穗发芽比较与影响因素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宋建

作者: 宋建;张薇;范宏环;崔永涛;王建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晚粳稻;籼粳杂交稻;穗发芽

期刊名称: 浙江农业科学

ISSN: 0528-9017

年卷期: 2023 年 64 卷 001 期

页码: 71-74

摘要: 为了明确不同类型的粳稻品种穗发芽的表现特点,本文在温室中采用喷雾控温措施,诱发灌浆乳熟期的水稻穗发芽,结果表明,23个粳型杂交稻和常规粳稻的穗发芽情况在品种(系)间有明显的差异,大部分品种(系)的穗发芽率较低,但也存在穗发芽率较高的品种(系).不同生育期类型品种(系)的平均穗发芽率存在显著差异,迟熟籼粳杂交稻品种的穗发芽率最低,平均值为0.171%,早熟籼粳杂交稻品种的穗发芽率最高,平均值为19.408%.对同一类型不同穗位的穗发芽率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多品种(系)上部穗位的穗发芽率大于中部穗位,中部穗位大于下部穗位;迟熟籼粳杂交稻穗发芽率与常规晚粳稻和粳粳交杂交稻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说明穗发芽与籼粳成分和穗型大小无关.研究结果可为抗穗发芽品种的筛选提供依据.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浙江省粳稻品种的演替研究综述. 郭莹,李志瑛,翟荣荣,叶靖,王文颇,叶胜海,王健. 2024

[2]籼粳杂交稻浙优18的品种优势与高产高效技术. 宋建,王林友,余守武,范宏环,王建军. 2023

[3]基于InDel分子标记的籼粳杂交稻与粳粳杂交稻的杂种优势比较研究. 桂君梅,王林友,范小娟,祁永斌,张礼霞,范宏环,金庆生,王建军. 2016

[4]mRNA差异显示法分离与水稻籼粳亚种间杂交稻低温敏感不育性相关的cDNA片段. 程艳军,郭士伟,高东迎,陶澜,刘蔼民. 2004

[5]干湿交替灌溉对籼粳杂交稻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 褚光,徐冉,陈松,徐春梅,王丹英,章秀福. 2021

[6]适宜机械化栽培的水稻品种筛选研究. 穆麒麟,游艾青,王松,田小海. 2021

[7]水稻不同品种的穗发芽及其对外源激素的反应. 朱旭东,单军祥,方洪民,陈红旗,闵绍楷. 2003

[8]水稻穗发芽及其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张会杰,翟荣荣,叶胜海,朱国富,王俊梅,朱英,张小明. 2018

[9]水稻种子穗发芽与休眠性遗传研究进展. 张静,林泽川,曹立勇,沈希宏. 2013

[10]水稻穗发芽的温度效应及抗性种质筛选. 管玉圣,欧阳杰,郭爽,黄乾龙,王静. 2018

[11]粳稻耐旱突变体的诱发与鉴定. 鲍根良,左晓旭,王俊敏,骆荣挺,陶荣祥,富田桂,小林麻子. 2005

[12]晚粳稻耐旱突变体的耐旱性分析. 鲍根良,左晓旭,王俊敏,骆荣挺,陶荣祥,郑涛. 2006

[13]湘、鄂、赣发展晚粳稻生产的条件与建议. 黄发松,王延春. 2010

[14]播期对浙江省常规晚粳稻品质性状的影响. 余鹏,王俊梅,叶胜海,翟荣荣,朱国富,金庆生,张小明. 2016

[15]晚粳稻浙粳88直播技术探讨. 王仪春,王云华,朱国富,陆敏,张小明. 2013

[16]晚粳稻浙粳60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鲍根良,葛常青,金庆生,王俊敏,钱东,葛玲妹,左晓旭. 2013

[17]粳稻浙粳27的选育、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叶胜海,张小明,鲍根良,龚利强,管耀祖,葛常青,黄惠芳. 2005

[18]优质晚粳稻超高产栽培“置前技术”的研究. 高金成,庄义庆,周铭成,薛菊金,梁明华,瞿廷广. 2008

[19]早熟晚粳稻新品种镇稻7号的选育与特征特性. 刁立平,张继本,周义文,钱华飞,林添资. 2002

[20]太湖流域晚粳品种抽穗期的遗传分析. 江玲,徐大勇,魏祥进,刘喜,卢百关,万建民.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