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1年黄淮南部区试大豆品系(种)产量性状的比较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大刚

作者: 王大刚;杨勇;胡国玉;黄志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豆;黄淮南部;品系;产量;区试;性状

期刊名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ISSN: 1007-9084

年卷期: 2024 年 46 卷 001 期

页码: 19-2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在黄淮南部合理布局大豆高产品种,对2016-2021年黄淮南部177份参试大豆品系(种)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在不同年份、不同省份试点、不同来源及主要不同育种单位间的差异进行研究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大豆产量相关农艺性状中变异幅度最大的是有效分枝,其次是株高和底荚高度,全生育期变异幅度最小.2016-2021年参试大豆品系(种)不同年份平均产量变化范围为2735.00~2918.00 kg·hm-2,平均产量最高的年份为2020年;参试大豆品系(种)在四个不同省份试点中,大豆品系(种)产量与单株粒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山东试点品系(种)株高、主茎节数、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均高于其它试点,平均产量最高,达3156.32 kg·hm-2;安徽试点的平均产量最低,仅为2471.15 kg·hm-2;主要不同来源参试大豆品系(种)平均产量与单株粒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平均产量最高的是河南,平均产量为2927.41 kg·hm-2,其次是来源于江苏的品系(种);主要不同育种单位中,平均产量最高的选育单位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所选育的大豆品系(种)平均产量为3063.87 kg·hm-2,其在河南和山东试点的平均产量高达3100.42和3491.20 kg·hm-2.研究结果表明黄淮南部不同省份之间大豆产量差异主要与区域有关,不同年份、不同来源及主要不同育种单位间的大豆品系(种)产量也有一定的差异.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2008-2018年黄淮南部审定大豆品种主要性状分析. 王大刚,陈圣男,李杰坤,于国宜,吴倩,胡国玉,黄志平. 2019

[2]山西省南部夏播大豆区试分析. 刘博,卫玲,肖俊红,杨海峰,段学艳,陈爱萍,任瑞兰. 2018

[3]桑树新品种昂绿1号区试报告. 孙日彦,王照红,杜建勋,梁明芝,陈传杰,郑淑湘. 2009

[4]降雨量不足对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影响的研究. 董全中,杨兴勇,张勇,薛红,刘玲玲. 2006

[5]大豆品种(系)在桂北地区适应性鉴定的产量与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 孙玉勇,何雪丹,蒋明健,钟坤,莫皓蓝,陈伟,李家文. 2017

[6]种衣剂对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李宝华. 2003

[7]玉豆带状间作对春大豆产量性状的影响. 赵志刚,连金番,罗瑞萍,姬月梅,赵越. 2016

[8]种植密度对辽宁省主栽大豆品种主要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王文斌,张力军,王昌陵. 2009

[9]无花果5个品系综合性状对比试验. 焦连成,陈永杰,贾强生,梁明珠,徐建兵,曲运琴. 2017

[10]细辛不同品系性状比较分析. 王志清,关一鸣,逄世峰,魏云杰,刘兴权,吴炳礼,朴顺哲. 2010

[11]白花丹参抗连作品系植物学及物候期特性研究. 刘伟,魏莹莹,刘大会,周洁,王晓,李奉胜,祝福有. 2015

[12]优良鲜食橄榄新品系'青果1号'的选育与主要性状评价. 沈朝贵,赖瑞联,龙宇,郑丽,曾宗辉,吴如健. 2023

[13]贵州省大豆区试品系丰产稳定性分析. 陈佳琴,朱星陶,杨春杰,黄建斌,谭春燕. 2011

[14]黑龙江省大豆新品系抗灰斑病鉴定. 丁俊杰,顾鑫,杨晓贺,胡国华,陈庆山,刘春燕,申宏波. 2011

[15]河南大豆新品系抗大豆疫霉根腐病基因鉴定. 张雪翠,孙素丽,卢为国,李海朝,贾岩岩,段灿星,朱振东. 2021

[16]大豆抗胞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新品系SSR标记分析. 袁翠平,卢为国,刘章雄,李英慧,李卫东,关荣霞,常汝镇,邱丽娟. 2008

[17]大豆新品系抗SMV鉴定及分析. 王大刚,陈圣男,黄志平,李杰坤,吴倩,胡国玉,王维虎,杨永庆. 2021

[18]大豆抗SCN4新种质的SSR标记辅助抗性基因选择研究. 袁翠平,卢为国,李英慧,李卫东,刘章雄,关荣霞,常汝镇,邱丽娟. 2006

[19]茶树新品系'春萱'选育研究. 林郑和,单睿阳,陈常颂,钟秋生,游小妹,陈志辉,阮其春. 2020

[20]江西省1998~2007年早稻区试结果分析. 雷建国,张正国,余传元,肖宇龙,彭从胜,李马忠.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