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杂交中稻收割期与干燥技术对整精米率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先德
作者: 徐富贤;张林;熊洪;周兴兵;蒋鹏;朱永川;刘茂;郭晓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杂交中稻;收获时期;干燥技术;整精米率
期刊名称: 中国稻米
ISSN: 1006-8082
年卷期: 2016 年 22 卷 04 期
页码: 25-27
摘要: 以杂交中稻组合川谷优642和蓉优1015为材料,在冬水田区大面积高产栽培技术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收割期、干燥时间与干燥方式对整精米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收割时期、干燥时间与干燥方式4个因子及其互作效应对整精米率有极显著影响。川谷优642的整精米率比蓉优1015高,干燥时间短的处理比干燥时间长的处理整精米率高,坝晒处理比用簸箕晒的处理整精米率高。籽粒水分含量在12.27%~14.67%之间时,整精米率与籽粒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分类号: S511.32
- 相关文献
[1]杂交中稻稻谷整精米率与籽粒及穗部性状的关系研究. 熊洪,张林,郭晓艺,朱永川,周兴兵,刘茂. 2010
[2]施氮水平对杂交中稻整精米率的影响与组合间库源结构的关系. 熊洪,朱永川,张林,郭晓艺,刘茂. 2012
[3]川东南高温伏旱区杂交中稻品种库源结构对稻米整精米率与垩白粒率的影响. 郑家奎,朱永川,王贵雄. 2004
[4]川东南杂交中稻超稀栽培对稻米整精米率和垩白粒率的影响. 郑家奎,朱永川,王贵雄,杨大金,刘康. 2004
[5]川东南高温伏旱区杂交中稻超稀栽培对稻米整精米率的影响与组合间库源结构的关系. 熊洪,朱永川,谢戎,王贵雄. 2005
[6]杂交中稻整精米率的影响因子及其间接鉴定方法研究. 熊洪,朱永川,张林,万先齐,刘茂,杨大金. 2013
[7]灌浆期气温对籼型杂交中稻稻米整精米率的影响. 郑家奎,朱永川,王贵雄. 2003
[8]黔草4号鸭茅种子适宜收获期试验研究. 何静,韩永芬. 2015
[9]吉林省湿润冷凉区不同收获时期对玉米产量及产值的影响. 方向前,赵洪祥,李姝,邱萍,殷春红,徐秀杰,边少锋. 2012
[10]洋麻炭疽病(ColletotrichumhibisciPollacci)的防治研究. 罗友文. 1958
[11]全株玉米青贮收获时期和留茬高度研究. 王丽学,霍文娟,刘景喜,潘振亮,陈龙宾,韩静,冯婧,孟繁瑞. 2016
[12]施氮期和收获期对羊草种子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潘多锋,张瑞博,李道明,高超,王建丽,申忠宝,李佶恺,张睿,张举梅. 2019
[13]白三叶种子的适宜收获时期研究. 张瑞博,李道明,高超,刘俊峰,吕志尧,申忠宝,潘多锋,王建丽. 2023
[14]不同收获时期对稻米味度值和RVA谱特性的影响. 钱春荣,杨春梅,金正勋,冯延江,王麒,杜晓勇. 2007
[15]披碱草. 武保国. 2003
[16]追肥与收获时期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 李中青,高桥政夫,小田中温美,尾形茂,臼井智彦,及川也. 2008
[17]不同收获时期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姜萍,杨占烈,余显权. 2006
[18]不同栽培技术对日本鲜食花生Omasari农艺性状和感官品质的影响. 吴菊香,吴月,孙棋棋,郑永美,于天一,李尚霞,杨吉顺,孙开珍,迟玉成,吴正锋. 2023
[19]夏玉米晚收增产效应分析. 卜俊周,谢俊良,彭海成,岳海旺,张洪彬. 2011
[20]不同收获时期对大麻全麻率的影响. 郑楠,宋宪友,房郁妍,张利国,吴建忠,关宪任,李晓明.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冬水田区杂交中稻-再生稻高产高效节肥技术
作者:刘茂;张林;蒋鹏;郭晓艺;郑雪彬;周兴兵;朱永川;郭长春;田绍平;徐富贤
关键词:杂交中稻;再生稻;施肥效率;复混肥;产量
-
种植密度对云南省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云麦114'产量和品质性状影响的研究
作者:田景梅;刘佳;杨晓云;李绍祥;张翠萍;张林;刘琨;朱润云;丁明亮
关键词:’云麦114’;弱筋小麦;种植密度;产量性状;品质性状;茎蘖动态
-
宜宾市高粱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研究
作者:徐麟;张林;张家豪;郭威;王钰潇;李春亮;龚永昌
关键词:高粱;大豆;种植模式;经济产值
-
江淮中部播期对夏玉米产量与灌浆特性的影响
作者:储昭康;王世济;毕健健;张林;彭晨;陈翔;武文明
关键词:播期;夏玉米;穗粒数;灌浆特性;产量
-
SAPEI在皖北夏玉米苗期涝渍监测中的适用性研究
作者:许莹;王晓东;王猛;张林;王世济;武文明
关键词:标准化前期降水蒸散指数(SAPEI);苗期涝渍指标;夏玉米;皖北地区
-
威宁自治县夏播饲用油菜生物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钟伟;王婧泽;王涛;张林;吴宇瑶;代文东
关键词:威宁自治县;饲用油菜;生物量;施氮量;品种;播期
-
豆粕菌剂与土壤调理剂混用改善衰弱杨梅营养生长和果实品质
作者:寿林飞;韩昊;张林;孔海民;李岗;戚行江;俞浙萍;任海英
关键词:杨梅(Myrica rubra);衰弱病;豆粕菌剂;土壤调理剂;营养生长;果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