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鸭瘟病毒载体中筛选高效表达鸭坦布苏病毒E蛋白启动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柳

作者: 陈柳;倪征;余斌;华炯钢;叶伟成;云涛;刘可姝;朱寅初;张存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鸭瘟病毒;鸭坦布苏病毒;E蛋白;细菌人工染色体;病毒载体;启动子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20 年 53 卷 024 期

页码: 5125-513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背景]鸭瘟和鸭坦布苏病毒是鸭的两种重要传染病,鸭瘟属于疱疹病毒科,具有开发成病毒载体的优势.为了优化鸭坦布苏病毒E基因在重组鸭瘟病毒载体中的表达,之前探讨了不同形式鸭坦布苏病毒E蛋白在重组鸭瘟病毒载体中的表达,发现以鸭为宿主进行密码子优化的E基因C端截短形式(E451-dk,简称为Es)表达量最高.[目的]探讨不同启动子对Es在重组鸭瘟病毒载体中表达的影响,为鸭瘟病毒—坦布苏病毒二联苗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将pCAG、pSV40、pRSV、p1.8k(MDV)和pgB(MDV)启动子通过常规基因克隆的方法替换转移载体pEP-BGH-Es中的pCMV启动子,构建不同启动子调控Es表达的重组表达框pro-Es-BGH-pA.在鸭瘟病毒(DEV)疫苗株细菌人工染色体克隆pDEV-EF1的基础上,将5个重组表达框分别通过"Red E/T两步重组"克隆至pDEV-EF1突变体的US7和US8基因之间,构建了携带不同启动子调控的Es突变体克隆pDEV-pro-Es.用磷酸钙法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s)拯救获得相应重组病毒rDEV-pro-Es,并对重组病毒感染细胞蚀斑大小和Es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测定.[结果]将重组突变体克隆转染细胞拯救获得了5株重组病毒rDEV-pro-Es.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外源蛋白Es在pRSV调控下表达量最高,其表达量较rDEV-Es提高了169.12%.[结论]完成了Es在重组鸭瘟病毒载体中高效表达启动子的筛选,获得了一种调控Es高效表达的启动子pRSV.同时也获得了一株高效表达鸭坦布苏病毒外源基因Es的重组鸭瘟病毒rDEV-pRSV-Es.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表达鸭坦布苏病毒E蛋白的重组鸭瘟病毒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 陈柳,余斌,倪征,华炯钢,叶伟成,云涛,张存. 2015

[2]鸭三种病毒性疾病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李海琴,傅光华,黄江南,傅秋玲,谢金防,程龙飞,黄瑜,韦启鹏. 2018

[3]鸭坦布苏病毒E蛋白结构域III原核表达产物诱导中和抗体的研究. 余磊,闫大为,高旭元,肖亚莉,刘绍琼,李雪松,闫丽萍,滕巧泱,李国新,李泽君. 2014

[4]鸭坦布苏病毒E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林源,柳金雄,陈普成,姜永萍,华荣虹,邬丽,李奇蒙,丁蕾蕾,刘毅. 2013

[5]鸭坦布苏病毒E蛋白抗原表位的鉴定及其表位交叉反应性分析. 李晨曦,华荣虹,张云. 2018

[6]鸭坦布苏病毒E蛋白包被抗原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傅秋玲,陈珍,施少华,傅光华,程龙飞,陈红梅,万春和,林建生,黄瑜. 2015

[7]鸭坦布苏病毒E蛋白及其结构域Ⅰ、Ⅱ、Ⅲ对DEF细胞周期与凋亡的影响. 汪婷,汪威,徐欢,殷世彬,孙敏华,江心月,徐静,汪招雄. 2023

[8]鸭坦布苏病毒JM株E蛋白的截断表达及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董嘉文,李林林,孙敏华,张建峰,邝瑞欢,胡奇林,张春红. 2017

[9]抗鸭坦布苏病毒E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白小飞,刘红玉,陈玉环,殷秀辰,刘明,张云. 2014

[10]密码子优化的鸭坦布苏病毒E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 肖亚莉,刘建龙,李雪松,余磊,滕巧泱,闫丽萍,李国新,李泽君. 2013

[11]一种利用植物病毒载体表达外源蛋白的新平台——Magnifection. 杨正安,丁玉梅,张应华,刘飞虎. 2007

[12]重组禽α疱疹病毒研究进展. 张馨月,张存,冉多良. 2007

[13]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的发展及在植物生物逆境上的应用. 姚丙晨,孙玥,孙林静,马忠友,苏京平,刘学军. 2016

[14]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重组鸡痘病毒基因工程疫苗. 王云峰,童光志. 2009

[15]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研究进展. 宋震,李中安,周常勇. 2014

[16]植物病毒基因工程载体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 2002

[17]果树病毒载体研究进展. 周彦. 2014

[18]VIGS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葫芦科作物中的应用. 刘美,刘莉铭,吴会杰,古勤生. 2018

[19]植物基因功能鉴定新工具——病毒诱导基因沉默技术的研究进展. 张增艳,姚乌兰,辛志勇. 2006

[20]负链RNA病毒的反向遗传技术. 曾江勇,郭建宏,刘在新.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