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利用方式下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及碳、氮固持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超

作者: 张超;闫瑞瑞;梁庆伟;娜日苏;李彤;杨秀芳;包玉海;辛晓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利用方式;草地土壤理化性质;碳、氮固持能力;阿鲁科尔沁旗

期刊名称: 草业学报

ISSN: 1004-5759

年卷期: 2021 年 004 期

页码: 90-9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究退化的天然草地与人工草地在土壤理化性质,碳、氮变化以及固碳效应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本研究通过野外取样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阿鲁科尔沁旗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天然草地、放牧人工草地以及刈割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验区土壤水分含量、土壤容重、土壤微生物含量以及土壤养分的测定。通过NDVI值代表3种类型草地的生长状况,整体上看,不同利用方式下草地的生长状况为:刈割人工草地>放牧人工草地>天然草地;土壤含水量在0~20 cm从高到低为:放牧人工草地>刈割人工草地>天然草地,且差异均表现为显著(P<0.05);放牧人工草地的全碳全氮含量均为最高,在10~30 cm放牧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地的全碳含量显著高于刈割人工草地(P<0.05),放牧人工草地0~10 cm的土壤全氮含量为(0.88±0.11)g·kg-1,显著高于天然草地和刈割人工草地(P<0.05);3种草地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大小表现为:放牧人工草地>刈割人工草地>天然草地,且在0~10 cm放牧人工草地的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为(28.45±8.30)mg·kg-1,显著高于天然草地和刈割人工草地(P<0.05);此外3种草地类型的土壤碳、氮贮量表现为:天然草地>放牧人工草地>刈割人工草地,在10~30 cm放牧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地的土壤碳、氮贮量均显著高于刈割人工草地(P<0.05),放牧人工草地表现为碳、氮固持,而刈割人工草地均表现为碳、氮流失,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天然草地和刈割人工草地的碳、氮贮量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由此可见,人工草地的建立以及对草地实施播种、灌溉等合理的人为干预将有效地提高土壤质量和草地生长状况,并且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壤的碳、氮固持能力。

分类号: S812.2

  • 相关文献

[1]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草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娜日苏,梁庆伟,杨秀芳,张晴晴,项锴锋,潘翔磊,高明文,巴图巴根,乌英嘎. 2020

[2]阿鲁科尔沁旗紫花苜蓿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与建议. 梁庆伟,杨秀芳,娜日苏,张晴晴,潘翔磊,孙德欣,王昇,高明文. 2019

[3]县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生态足迹动态研究——以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为例. 袁平,徐斌,章力建. 2007

[4]阿鲁科尔沁旗燕麦新品种的灰色关联度评价. 娜日苏,梁庆伟,杨秀芳,张晴晴,项锴锋,吕宁,正月. 2019

[5]玛曲高寒草地土壤养分对不同利用方式的响应. 邹丽娜,周志宇,颜淑云,秦彧. 2009

[6]不同利用方式对龙里草地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徐海峰. 2017

[7]附盘图书的管理与利用. 张桂玲. 2004

[8]三江源区不同利用方式草地生物量及土壤养分特征. 李亚娟,孙灿灿,曹广民,龙瑞军. 2016

[9]天津市农作物秸秆养分资源状况及其利用方式研究. 潘洁,肖辉,陆文龙. 2015

[10]玉树高寒草甸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的特征. 马红梅,邵新庆,张建全,钟梦莹,柴琦,余群,魏佳宁. 2015

[11]基于能值理论的山西省农作物秸秆生态足迹研究. 程曼,解文艳,杨振兴,向云,周怀平,张建杰,陈斌. 2019

[12]山东寿光不同农业利用方式下土壤铬的累积特征. 李树辉,李莲芳,曾希柏,白玲玉,王道龙. 2011

[13]三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南方高山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庄媛,闫瑞瑞,熊军波,刘洋,陈亚男,杨培志,呼天明,辛晓平. 2021

[14]"公农1号"苜蓿栽培利用技术. 耿慧. 2012

[15]长期施肥对中国农田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氮含量影响的整合分析. 李亚林,张旭博,任凤玲,孙楠,徐梦,徐明岗. 2020

[16]农田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重金属区域分异与评价. 黄绍文,金继运,和爱玲,唐浩. 2007

[17]草地土壤机械组成研究综述. 张保刚,梁慧春. 2009

[18]不同利用方式紫花苜蓿地土壤含水量和容重的比较研究. 高超,张月学,陈积山,邸桂俐,潘多锋. 2015

[19]不同利用方式下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群落多样性变化. 胡向敏,乌仁其其格,刘琼,闫瑞瑞. 2021

[20]不同利用方式对彰武北部沙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杨树军.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