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异黄酮的代谢及其对动物肠道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赵慧颖

作者: 赵慧颖;余诗强;蒋林树;熊本海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代谢机制;肠道健康

期刊名称: 动物营养学报

ISSN: 1006-267X

年卷期: 2022 年 34 卷 007 期

页码: 4132-414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大豆异黄酮是广泛存在于豆科植物中的一种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抗肿瘤、调节肠道菌群结构等多种生物活性,但其生物利用率有限,活性物质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目前,对于大豆异黄酮的代谢研究主要集中在肝脏代谢,而忽略了肠道微生物与大豆异黄酮的相互作用,最新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能对大豆异黄酮的化学结构进行生物转化,生成雌马酚等代谢产物进而发挥生物活性;同时,其代谢产物又可反向调节肠道的微生物组成与免疫机能,这为研究大豆异黄酮的代谢与肠道保护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阐述了大豆异黄酮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过程及其对动物肠道的保护机制,为深入研究大豆异黄酮在动物体内的代谢特征及活性作用机制提供科学参考.

分类号: S816

  • 相关文献

[1]大豆异黄酮在猪禽养殖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刘帅,熊云霞,孙铝辉,王丽. 2021

[2]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在动物中的代谢研究进展. 崔永荟,高金芳,陶燕飞,王玉莲,彭大鹏,袁宗辉,陈冬梅. 2016

[3]α-亚麻酸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牛奶中的营养调控研究进展. 贺越,赵圣国,郑楠,王加启,张养东. 2020

[4]饲粮纤维结构及其发酵产物对单胃动物肠道健康的调控机制和应用现状. 李敬,高歌,李平,李习龙. 2024

[5]耐辐射戈壁异常球菌基因组和转录组分析. 袁梦龙,赵鹏,张维,林敏,陈明. 2013

[6]类胡萝卜素代谢及功能研究进展. 靳青,毕宇霖,刘晓牧,万发春. 2014

[7]紫甘薯多糖分离、组分鉴定及抗氧化代谢机理. 袁博,卜伟,戴威威,鞠秀云,王欣. 2022

[8]砷在水生生物中的生物累积、转化及在其他生物体内的代谢毒理学研究进展. 冉茂霞,吴迪,史永富,顾润润,黄冬梅,席寅峰,汤云瑜,叶洪丽,张璇,方长玲. 2024

[9]一次测定12种大豆异黄酮单体的HPLC方法优化及在豆制品检测中的应用. 于寒松,陈今朝,胡耀辉. 2015

[10]酱油渣中大豆异黄酮的提取研究进展. 袁佩佩,王明,王陶. 2014

[11]大豆异黄酮的微波-超声波协同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 王明,李文,王陶. 2014

[12]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水解大豆中异黄酮方法研究. 张晓波,吴岩,林红. 2006

[13]豆制品废水中蛋白质回收研究. 秦学磊,张国治,刘宇,芦鑫. 2018

[14]大豆异黄酮的研究进展. 宋永生,张炳文,郝征红,岳晖. 2002

[15]大豆异黄酮提取物对油脂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宋永生 ,张炳文 ,郝征红 ,迟玉森. 2002

[16]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保健食品中大豆异黄酮含量. 杨洁,蒙缔亚,李露. 2007

[17]富含大豆异黄酮品种大豆的引种栽培与实验室提取技术. 李峰,丁素荣,魏云山,娜日娜,陈琪,周学超. 2014

[18]应用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同时制备6种大豆异黄酮单体的方法研究. 梁晓芳,王步军. 2014

[19]大豆异黄酮和辅酶Q10联合添加对高能饲料引起的肉鸡腹水和猝死的影响. 杨景,高铭宇,杨鹰. 2011

[20]大豆异黄酮对油脂氧化抑制作用的研究. 宋永生,张炳文,郝征红,迟玉森.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