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生物学在作物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繁华

作者: 王繁华;乐亮;普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合成生物学;生物元件;生物模块;作物改良;未来农业

期刊名称: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ISSN: 1674-7232

年卷期: 2024 年 005 期

页码: 845-86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领域,合成生物学将工程学和生物学相结合,设计和生产新的生物元件和模块,得到需要的人工生物系统.近年来合成生物学发展迅速,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可以对作物的产量、营养品质、抗逆等重要性状进行精准的改良和优化,并在植物体内进行天然产物与蛋白的高效合成以满足人们更多的需求.本文从功能元件的设计和改造、元件的合成与组装、挖掘调控回路和功能元件等方面介绍植物中广泛应用的合成生物学技术.阐述合成生物学在提高作物产量、助力作物高效固氮、提升作物营养与品质、提高作物的环境适应性、合成表观遗传模块和构建植物细胞工厂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讨论目前合成生物学在作物遗传改良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分类号: S336

  • 相关文献

[1]合成生物学在水稻基因工程及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王爽,何勇,童晓红,应杰政,田志宏,王以锋. 2021

[2]溶磷菌的解磷促生效应及其在未来农业中的应用前景. 陆瑞霞,曾庆飞,王小利. 2014

[3]植物合成生物学研究进展. 张博,马永硕,尚轶,黄三文. 2020

[4]RNAi技术在植物改良中的应用. 喻时周,秦信蓉,韩宏仕,杜才富. 2012

[5]代谢工程和作物改良. 郑康乐. 2002

[6]CRISPR/Cas9系统在水稻中的发展和利用. 沈明晨,薛超,乔中英,龚志云. 2019

[7]"优质花生分子标记的基础研究"在生命科学基础研究(花生)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王传堂. 2006

[8]转基因作物研发现状及展望. 孙卓婧,张安红,叶纪明. 2018

[9]植物根系表型信息获取技术研究进展. 吴茜,张伟欣,张玲玲,孙传亮,刘乃森,岳延滨,曹静,梁万杰,葛道阔,唐普传,李百明,曹宏鑫,张文宇. 2021

[10]西藏地区青稞籽粒营养品质分析及评价. 黄海皎,李杨,高小丽,田朋佳,尼玛央宗,拉巴扎西,次珍,魏新虹,曲吉,廖文华. 2020

[11]氮素在植物中的利用综述. 白文钦,胡明瑜,王春萍,蒋晓英,雷开荣,吴红. 2020

[12]利用修饰光敏色素信号途径进行作物改良的可行性. 詹克慧,李志勇,侯佩,习雨琳,肖阳,孟凡华,杨建平. 2012

[13]基因组学辅助作物改良研究进展. 管延安,杨延兵,张华文,王玉海,王洪刚. 2008

[14]CRISPR/Cas9系统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张余,张雨良. 2018

[15]中国花生种质核心收集品的建立. 姜慧芳,廖伯寿,段乃雄,任小平. 2004

[16]转基因技术与基因编辑技术在抗除草剂农作物上的应用. 崔永祯,杨晓云,李绍祥,浦秋红,杨忠慧,李宏生,丁明亮. 2022

[17]中国农业的植物突变育种与同位素示踪应用(英文). 梁劬. 1993

[18]植物诱发突变技术育种研究现状与展望. 刘录祥,郭会君,赵林姝,李军辉,古佳玉,赵世荣,王晶. 2009

[19]诱发突变技术支撑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刘录祥,郭会君,赵林姝,李军辉,古佳玉,王晶. 2009

[20]表观遗传变异及其在作物改良中的应用. 江静,钱前,马伯军,高振宇.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