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电灌区玉米蚕豆带田栽培模式优化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霍琳
作者: 霍琳;姜万礼;王成宝;杨思存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蚕豆;带田;栽培模式;优化施肥;兴电灌区
期刊名称: 甘肃农业科技
ISSN: 1001-1463
年卷期: 2012 年 12 期
页码: 7-10
摘要: 研究了在甘肃兴电灌区灌耕灰钙土玉米、蚕豆单作和间作模式对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蚕豆全覆膜带田优化施肥种植模式(玉米带80 cm种2行,蚕豆40 cm种2行,施肥量为N 300 kg/hm2、P2O590 kg/hm)2玉米产量比单种玉米增产9.41%;蚕豆产量虽比单种蚕豆减产23.89%,但比玉米蚕豆带田传统种植模式增产27.03%,且蚕豆分枝数、株粒重、百粒重和玉米穗长、穗粒重、百粒重均表现最高,可作为兴电灌区玉米蚕豆带田的最佳种植模式进行推广。
分类号: S513`S643.6
- 相关文献
[1]兴电灌区油葵/豌豆带田优化施肥方案研究. 杨思存,霍琳,王建成. 2002
[2]兴电灌区主要带田养分循环与平衡研究. 杨思存,马忠明,王建成,杨文玉,何贵文. 2008
[3]兴电灌区主要带田系统生产力研究. 杨思存,王建成,霍琳,芦满济. 2005
[4]河西-熟制灌区玉米套甘蓝种植模式的水肥耦合效应. 胡新元. 2011
[5]河西一熟制灌区玉米套甘蓝种植模式的水肥耦合效应. 胡新元. 2011
[6]优化施肥对黄壤坡地夏玉米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张邦喜,秦松,范成五,周瑞荣,罗益,王文华. 2014
[7]不同施肥模式下玉米氮、磷、钾吸收利用特性研究. 侯云鹏,杨晓丹,杨建,孔丽丽,尹彩侠,秦裕波,于雷,谭国波,谢佳贵. 2017
[8]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优化施肥试验. 张翔,朱洪勋,孙春河. 1999
[9]优化施肥对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石博文,王金星,姜世波,曲梦楠,高陆思,付春旭,张维耀,潘文婧,孙亚男,景玉良. 2022
[10]玉米—小麦优化施肥技术研究. 王道中,闫晓明,赵彬. 2002
[11]蚕豆青秸翻压对玉米产量与土壤养分利用的影响. 张钦,陈正刚,崔宏浩,朱青,宋启堃,胡萍,宋兴香. 2015
[12]根际过程和高底物浓度促进黑土有机磷矿化. 于星辰,刘倩,李春杰,朱平,李海港,张福锁. 2019
[13]根际过程和高底物浓度促进黑土有机磷矿化. 于星辰,刘倩,李春杰,朱平,李海港,张福锁. 2019
[14]不同根瘤菌菌剂对蚕豆/玉米间作体系的固氮效果及产量影响. 王平,桂林国,吴秀玲,黄婷. 2011
[15]施磷对玉米与蚕豆间作体系养分吸收的影响. 王平,梅沛沛,李隆,张万政,王晓凤,桂林国. 2012
[16]春甘蓝套种玉米复栽秋甘蓝栽培模式. 曹建琴,王静,顾蓉. 2017
[17]旱地分带轮作制中玉米高产栽培模式探讨. 朱星陶,汪卫红,龙喜燕. 1998
[18]黑龙江省松嫩平原西部玉米丰产增效栽培模式效果研究. 姚玉波,张树权,赵东升,于莹,郭永利,刘岩,陈思,兰运财. 2020
[19]玉米栽培模式与施肥方式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高宛莉,刘恩科,李来福,杜瑞卿,杨建伟. 2014
[20]玉米两侧两深高产栽培模式研究. 石绍河,梁书宝,符强,刘立超,陈伟元.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永登县紫叶莴笋一年两茬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作者:薛莲;王成宝;杨思存;张鹏;霍琳;董星晨
关键词:紫叶莴笋;一年两茬;优质栽培技术;永登县
-
不同耕作和秸秆还田方式对灰钙土土壤理化性状、酶活性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作者:温美娟;杨思存;王成宝;霍琳
关键词:深松;秸秆还田;土壤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土壤理化性状
-
甘肃引黄灌区多样化种植发展现状与对策
作者:霍琳;王成宝;温美娟
关键词:多样化种植;现状;发展;甘肃引黄灌区
-
不同种植模式下玉米农田地膜残留污染特征与防控技术建议
作者:冯丹妮;杨虎德;马兴旺;马彦;吴湘琳;姜万礼
关键词:灌区玉米;旱作玉米;地膜残留;残膜污染防控
-
基于STIRPAT模型的甘肃省农业碳排放特征分析
作者:杨思存;霍琳;王成宝;温美娟
关键词:农业碳排放;STIRPAT模型;种植业;畜牧业;甘肃省
-
深松和秸秆还田对灌耕灰钙土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作者:温美娟;杨思存;王成宝;霍琳
关键词:深松;秸秆还田;细菌多样性;细菌群落结构;冗余分析
-
引黄灌区灰钙土水浇地犁底层厚度对土壤紧实度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作者:姜万礼;王成宝;杨思存;霍琳;温美娟
关键词:灰钙土;犁底层厚度;土壤紧实度;玉米;水浇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