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际氧浓度对水稻产量及其氮素利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胡志华

作者: 胡志华;朱练峰;林育炯;胡继杰;张均华;金千瑜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根际氧浓度;产量;氮素利用

期刊名称: 中国水稻科学

ISSN: 1001-7216

年卷期: 2015 年 29 卷 04 期

页码: 382-38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在网室水培条件下,以IR45765-3B(深水稻品种)、中浙优1号(水稻品种)和中旱221(旱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根际氧浓度[1.0mg/L(T1,低氧浓度)、3.0mg/L(T2)、5.5mg/L(T3)、7.5mg/L(饱和氧浓度,T4)]对水稻产量及其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根际氧浓度显著影响水稻产量和干物质积累,这3个水稻材料的产量表现一致(T2>T1>T3>T4),处理间差异显著。其中,IR45765-3B和中旱221产量差异主要是由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导致的,而根际氧浓度对中浙优1号产量构成的影响,还表现在有效穗数上。在氮素吸收利用方面,水稻生长前期T1和T2处理有利于水稻对氮素的吸收;灌浆后期增氧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植株氮素积累,但氧浓度过高不利于氮素向籽粒中转运;这3个水稻品种以T2处理氮素利用效率最高,比低氧处理(T1)分别提高6.9%、12.8%和13.8%;根际氧浓度升高提高了水稻营养生长阶段的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综上所述,3.0mg/L根际氧浓度处理对不同类型水稻产量的形成及其对氮素利用优于其他处理。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根际氧浓度对水稻分蘖期养分吸收和根系形态的影响. 徐春梅,谢涛,王丹英,陈松,计成林,章秀福,石庆华. 2015

[2]水稻氮代谢对根际氧气供应的响应研究. 胡志华,朱练峰,林育炯,胡继杰,张均华,金千瑜. 2015

[3]不同耕作方式下水稻品种吉优716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对氮肥运筹的响应. 郑土英,刘立龙,赵荣德,徐世宏,江立庚*. 2013

[4]施氮量对免耕机插水稻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徐一成,朱德峰,陈惠哲. 2014

[5]灌溉方式和施氮量对直播稻氮素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张鸿,朱从桦,李其勇,李星月,郭展,郑家国,李旭毅. 2017

[6]根部增氧模式对水稻产量与氮素利用的影响. 胡志华,朱练峰,林育炯,张均华,胡继杰,禹盛苗,曹小闯,金千瑜. 2016

[7]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隋世江,包红静,曲航,李波,金丹丹,赵颖. 2021

[8]增氧灌溉下配施硝化抑制剂对水稻生长、产量和氮肥利用的影响. 陈书融,朱练峰,秦碧蓉,王婕,朱旭华,田文昊,朱春权,曹小闯,孔亚丽,张均华,金千瑜. 2025

[9]覆膜稻田施用炭基肥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熊家欢,张义凯,向镜,陈惠哲,徐一成,王亚梁,王志刚,姚坚,张玉屏. 2024

[10]秸秆还田下氮肥减量对辽河平原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金丹丹,隋世江,陈玥,李波,曲航,宫亮. 2025

[11]根际氧浓度对水稻产量及其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胡志华,朱练峰,张均华,禹盛苗,林育炯,金千瑜. 2014

[12]根际溶氧量在水稻氮素利用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赵霞,徐春梅,王丹英,陈松,计成林,陈丽萍,章秀福. 2013

[13]溶解氧浓度对水稻分蘖期根系生长及氮素利用特性的影响. 胡继杰,钟楚,胡志华,张均华,曹小闯,刘守坎,金千瑜,朱练峰. 2021

[14]强化栽培条件下不同氮肥运筹对水稻氮素利用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陈惠哲,朱德峰,吴良欢,林贤青,张玉屏. 2007

[15]不同产量水平水稻群体光合特性和产量构成差异. 杨洪,李旭毅,卿发红,余俊奇,朱从桦,李伟,李天,陈光毅,欧阳裕元. 2023

[16]耕作方式和大田水分管理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唐茂艳,赵荣德,江立庚,王强,陈雷,梁天锋. 2012

[17]不同耕作方式下水分管理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梁天锋,曾华忠,江立庚,丁成泉,张玉. 2009

[18]不同施肥和耕作方式下强化栽培水稻的生长与氮素利用. 梁天锋,唐茂艳,何礼健,李如平,杨为芳,夏瑜,江立庚. 2007

[19]纳米碳肥料增效剂在晚稻上的应用效果初报. 钱银飞,邵彩虹,邱才飞,陈先茂,李思亮,左卫东,彭春瑞. 2010

[20]限水灌溉下不同氮肥用量对小麦产量及氮素分配利用的影响. 李世娟,周殿玺,李建民. 200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