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种质贮藏过程中生活力丧失特性及田间出苗率表现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卢新雄

作者: 卢新雄;崔聪淑;陈晓玲;张晗;李秀全;李高原;陈丽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生活力丧失;田间出苗率;农艺性状;种质保存

期刊名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ISSN: 1672-1810

年卷期: 2003 年 4 卷 03 期

页码: 220-224

摘要: 通过对贮藏 2~ 2 0年的 378份中期库小麦种质进行生活力测定 (每一贮藏年份测定种质份数为 10~ 30 ) ,结果表明贮藏年限为 2~ 12年的种质平均发芽率都高于 83%,而贮藏年限为 15年的种质平均发芽率已降至 2 0 %,这表明小麦种质在中期库贮藏过程中 ,生活力丧失存在着骤降特性。同时对同一品种分别来自中期库低活力和长期库高活力种质进行田间出苗率和农艺性状调查 ,发现中期库种质的室内发芽率与田间出苗率相关极显著 ,其相关显著性高于长期库种质 ,且不论是来自中期库低活力种质还是长期库高活力种质 ,总体上田间出苗率都比室内发芽率低 2 0 %以上 ,在子一代种子的农艺性状上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抗旱剂对小麦抗旱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席吉龙,张建诚,杨娜,郝佳丽,姚景珍,席凯鹏,李永山,王珂. 2018

[2]小麦区域试验中品种出苗率的研究. 张久刚,刘新月,张长生. 2004

[3]繁殖世代对水稻植株农艺性状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研究. 卢新雄,陈晓玲,盛锦山,曹桂兰. 2003

[4]小麦种质资源保存研究进展. 张舒娜,崔学宇. 2012

[5]种子老化诱导小麦染色体畸变及大麦醇溶蛋白带型频率变化的研究. 张晗,卢新雄,张志娥,陈晓玲,辛萍萍. 2004

[6]小麦种子在不同保存条件下的生活力丧失特性研究. 辛霞,陈晓玲,张金梅,卢新雄. 2013

[7]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张宾,王法宏. 2016

[8]O_2;N_2;Ar条件下~(60)Co-γ射线辐照玉米萌动种子提高突变频率的研究. 陈万金,赖铬隆,任继明. 1983

[9]不同遗传背景亲本及其杂交种对田间出苗率的影响. 孔德真,聂迎彬,崔凤娟,桑伟,刘鹏鹏,田笑明. 2024

[10]玉米自交系新陈种子不同活力测定方法与田间出苗率的相关性分析. 陈新华,陈珣. 2014

[11]自然老化对高油酸花生种用品质的影响(英文). 张青云,王传堂,唐月异,王秀贞,吴琪,孙全喜,张建成,胡东青,于树涛,陈傲. 2016

[12]种子处理对高粱出苗率的影响. 史红梅,张海燕,杨彬,张桂香. 2017

[13]种子生产年份、产地对‘迪甜6号’产量影响及相关性分析. 闫建宾,王俊花,邵林生,程永钢,王瑞钢,庞旭,梁海英,张雪彪,张沛敏. 2015

[14]玉米杂交种新陈种子不同活力测定方法与田间出苗率的相关性分析. 陈新华,陈殉,张雪,肖军,任志莹,那颖. 2009

[15]中国稻种资源的研究进展. 应存山. 1992

[16]我国栽培果树的繁殖方式与种性保存. 张铁华,张加延,雷新涛,高丽红. 2013

[17]嘧啶醇对马铃薯试管苗离体保存的影响. 王鑫,韩志刚,张贺兰,张若晗,杨圆圆,赵永秀,郝文胜. 2020

[18]世界特种油料种质资源保存概况. 谭美莲,严明芳,汪磊,王力军,严兴初. 2011

[19]SSR标记分析种子老化及繁殖世代对大豆种质遗传完整性的影响. 王栋,卢新雄,张志娥,陈晓玲,辛霞,辛萍萍,耿立格. 2010

[20]台湾植物组织培养系列报道■经济作物与林木组织培养. 金波. 199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