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染鸢尾的番茄斑萎病毒鉴定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忽靖宇

作者: 忽靖宇;阙开娟;缪田丽;吴少政;王田田;张磊;董鲜;季鹏章;董家红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鸢尾;番茄斑萎病毒;N基因;NSs基因

期刊名称: 园艺学报

ISSN: 0513-353X

年卷期: 2023 年 001 期

页码: 170-17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2020年,在云南中医药大学校园发现叶片表现褪绿斑点、坏死环斑症状的鸢尾植株。用电子显微镜在病叶汁液中观察到典型的正番茄斑萎病毒属(Orthotospovirus)病毒粒子。在用感病叶片汁液摩擦接种的普通烟、本生烟上观察到系统坏死斑症状,中国辣椒(PI152225)的接种叶片出现局部坏死斑,但无系统侵染。为进一步明确病原,用RT-PCR扩增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orthotospovirus,TSWV)的NSs和N基因,序列测定发现,分别与分离自云南番茄和旱金莲的TSWV分离物具有最高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99.79%和100%)。结果表明引起鸢尾褪绿斑点病的病原是番茄斑萎病毒。

分类号: S436.8

  • 相关文献

[1]番茄斑萎病毒对云南莴苣类蔬菜的侵染危害. 郑宽瑜,吴阔,董家红,方琦,张仲凯. 2015

[2]贵州辣椒番茄斑萎病毒的分子鉴定. 田雨,李淳,李岩,王莉爽. 2024

[3]鉴别检测裂谷热病毒NSs缺失型疫苗株与野生株模拟物的双重荧光定量RT-PCR方法的建立. 杨蕾蕾,毛立,李基棕,江杰元,刘茂军,张纹纹,孙敏,李文良. 2020

[4]基于SSR标记的鸢尾杂交和诱变育种材料遗传多样性分析. 周琳,蔡友铭,张永春,杨柳燕. 2021

[5]鸢尾属植物花器官总RNA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分析. 罗梦瑶,王有国,马璐琳. 2021

[6]诱变处理对鸢尾组培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周琳,张永春,杨柳燕,蔡友铭. 2020

[7]药用植物鸢尾的生药学研究. 崔治家,晋玲,杨扶德,黄玉龙,王振恒,马毅,赵学政. 2011

[8]鸢尾新品种'金丰双星'. 王晶晶,郁琳洁,陆小雨,柳斌,史丹,陈竹,唐菲. 2021

[9]鸢尾新品种‘紫堇’. 李岩,陈忠,周乙良,董延龙,杨龙,黄莹,沈东升,王洪成,马静,孙伟. 2013

[10]番茄抗斑萎病毒(TSWV)育种进展. 张辉,田守波,朱龙英,万延慧,刘娜,杨学东,朱为民. 2016

[11]云南省马铃薯病毒及蓟马优势种发生趋势. 杜霞,吴阔,刘霞,张丽珍,苏晓霞,张宏瑞,张仲凯,胡先奇,董家红,杨艳丽,高玉林. 2020

[12]用ELISA和Dot-ELISA方法检测植物病原的比较研究. 蔡少华,谢云陆,何礼远,徐惠迪. 1992

[13]黑龙江地区番茄斑萎病毒的鉴定及其部分生物学特征分析. 战斌慧,周雪平. 2019

[14]番茄斑萎病毒核衣壳蛋白N及膜多糖蛋白Gn的多克隆抗体制备及应用. 潘慧,赵忠豪,章松柏,张德咏,张洁,李俊凯,郑立敏. 2018

[15]贝壳杉烯酸诱导烟草的系统获得性抗性防御番茄斑萎病毒侵染. 赵立华,杨婷婷,邱润霜,何思洁,余萍,郑雪,张丽珍,张仲凯. 2021

[16]40个辣椒栽培品种抗番茄斑萎病毒的评价. 朱阳阳,赵立华,李靖,董家红. 2019

[17]北京地区侵染菊花的番茄斑萎病毒分子检测与基因组部分序列分析. 金凤媚,宋建,薛俊,陈东亮,王姝,张越,孙海波. 2020

[18]感染番茄斑萎病毒辣椒防御酶活性的变化. 刘学辉,陈小均,李淳,何海永,陈文,王莉爽. 2020

[19]番茄斑萎病毒N基因的VIGS载体构建. 邱润霜,赵立华,张晓明,崔玥,张洁,郑雪,李靖,张仲凯. 2020

[20]陆良莴苣类蔬菜斑萎病的侵染循环及其发生流行特点. 张仲凯,马秀英,吴阔,郑宽瑜,裴卫华,陈永对,王田田,吴少政.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