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玉米高产栽培及采后保鲜技术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黄华康
作者: 黄华康;陈山虎;卢和顶;童川拉;林建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果蔬玉米;产量结构;采收期;含糖量;保鲜技术
期刊名称: 福建农业学报
ISSN: 1008-0384
年卷期: 2002 年 17 卷 01 期
页码: 29-32
摘要: 对 1999~ 2 0 0 0年福建省 10个主栽果蔬玉米品种 (组合 )有关试验及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探讨不同类型的果蔬玉米高产结构、主要配套技术及采后保鲜技术。结果表明 ,1调查品种可分为大穗型、中穗型和小穗型 3种类型 ;大穗型适宜密度为 5 .4 0~ 5 .70万穗· hm- 2、中穗型为 5 .70~ 6 .30万穗· hm- 2、小穗型为 6 .30~6 .75万穗· hm- 2。N肥施用原则是大穗型“前适后重”,基肥适 (40 % )、秆肥早 (2 0 % )、穗粒肥重 (40 % ) ;小穗型“前重后适”,基肥足 (6 0 % )、秆肥速 (2 0 % )、穗粒肥早 (2 0 % ) ;中穗型“前后兼顾”,3次施肥比例为 4 0 %∶ 30 %∶ 30 %。 2超甜玉米适采期为授粉后 2 4~ 2 7d,糯玉米为 2 1~ 2 4 d。 3生产上可以通过降低贮存温度和控制贮存时间 ,以降低呼吸失重和糖分降解速率 ,达到保鲜目的
分类号: S513.048`S513.09
- 相关文献
[1]甜、糯玉米适采期的确定及采后保鲜技术研究. 陈永欣,翟广谦,田福海,徐惠民. 1998
[2]甜、糯玉米鲜食期品质变化及保鲜技术研究. 翟广谦,陈永欣,田福海. 1997
[3]不同类型甜高粱含糖量的分析. 刘晓辉,朱凯,高士杰. 2007
[4]2011~2012年广西甘蔗品种区试百色试点报告. 李文教,贺贵柏,潘廷由,何兰线,罗芳媚. 2014
[5]百色市甘蔗双高品种示范试验. 周连芳. 2017
[6]岳帅苹果采收成熟度的判定方法. 张秀美,张景娥,刘志,王宏,张广仁. 2012
[7]优质晚熟葡萄. 潘春云. 1999
[8]红之舞苹果新品种及其栽培. 赵永孝. 1999
[9]无核葡萄新品种. 张岩,郭来君,张礼堂. 2000
[10]优良鲜食葡萄新品种简介. 潘春云,潘春平. 2000
[11]绿竹良种‘花绿竹’. 王月英,夏海涛,李效文,金川. 2016
[12]不同贮藏方式对甜高梁茎秆含糖量的影响. 张辉,傅力,逄焕明,冯国郡,张蕾,屠国强,叶凯. 2009
[13]含糖棉纤维的微生物消糖技术研究. 苏垂龙,李朴范,吴高峰,张国胜. 1992
[14]SigmaPlot分析玉米茎秆含糖量与生育期关系. 陈坚剑,吕桂华,徐秀红,郭国锦. 2013
[15]机械化生产对桂糖47号宿根能力的影响与分析. 王伦旺,邓宇驰,谭芳,唐仕云,黄海荣,经艳,杨荣仲. 2019
[16]钾与6-BA对红富士苹果果实含糖量和主要矿质元素的影响. 薛新平,陈敏克,赵士粤,赵雪辉. 2011
[17]生物降解地膜对甜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王旭,和海秀,范守杰,彭椿皓,王瑞楠,孟玲,徐巧,白如霄,崔瑜. 2023
[18]2008~2009年广西甘蔗品种区域试验报告. 雷敬超,王伦旺,李翔,贤武. 2012
[19]氮肥对甜菜叶片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于雪,黄嘉鑫,王玉波,刁志伟,李彩凤,盖志佳,马凤鸣. 2014
[20]甜高粱含糖量遗传的基因效应分析. 王黎明,黄瑞冬,焦少杰,姜艳喜,严洪冬,苏德峰,孙广全.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闽双色6号籽粒发育中叶酸合成代谢基因挖掘与分析
作者:詹鹏麟;张扬;林建新;许静;庄炜;卢和顶;陈山虎;廖长见
关键词:甜玉米;叶酸;籽粒发育;Mfuzz聚类
-
3个优质甜玉米品种幼苗及田间耐寒性分析
作者:詹鹏麟;张扬;林建新;卢和顶;许静;庄炜;陈山虎;廖长见
关键词:甜玉米;苗期;耐寒性;生理指标;出籽率
-
优质甜玉米骨干系在低温下种子萌发及幼苗抗性研究
作者:廖长见;詹鹏麟;张扬;卢和顶;许静;庄炜;陈山虎;林建新
关键词:甜玉米;低温胁迫;发芽率;耐寒性;育种
-
甜玉米籽粒糖代谢关键调控基因的鉴定
作者:林建新;林静;张扬;卢和顶;陈山虎;廖长见
关键词:甜玉米;可溶性糖;转录组;糖代谢;关键调控基因
-
福建省鲜食玉米种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作者:廖长见;张扬;陈山虎;许静;詹鹏麟
关键词:福建省;鲜食玉米;种业发展;对策建议
-
甜玉米闽甜6855与广良甜27号的耐密性比较
作者:张扬;黄章明;廖长见;林建新;陈山虎;卢和顶
关键词:甜玉米;耐密性;最佳种植密度;最大种植密度
-
福建鲜食玉米单倍体诱导系的选育
作者:廖长见;谢迎春;林建新;张扬;林静;卢和顶;陈山虎;林海建
关键词:鲜食玉米;单倍体;诱导系;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