籼型杂交稻整精米率的作用因子及改良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耘

作者: 李耘;左永树;张长伟;赵甘霖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稻米;因子;外观品质;基因与环境互作效应;整精米率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04 年 17 卷 01 期

页码: 22-25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利用31个杂交籼稻组合在同一地点三个季节的试验资料,分析了整精米率性状的遗传主效应、环境效应、基因与环境互作效应、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品质性状等19个因子。结果表明:①作用于杂交籼稻整精米率主因子是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59 89%),次因子是基因效应(34 57%),环境因子具有一定作用(5 54%);②整精米率的选择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环境,选择宜针对特定的环境进行;③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作用于杂交籼稻整精米率的相关因子不同,经济产量在各种环境条件下对整精米率具有极显著的正向作用,结实率、粒重、生育期、米粒宽、长宽比、糙米率、精米率、垩白度等因子在不同环境下对整精米率的作用方式和程度不同;④遗传育种中需要注意杂交籼稻整精米率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相关因子的作用方向、程度,进而育成可以适应不同地区或某一生态区种植的高整精米率的新品种。

分类号: S511.22

  • 相关文献

[1]不同环境下籼型杂交稻整精米率的配合力研究. 李耘,赵甘林,左永树,张长伟. 2003

[2]我国稻米整精米率特点及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卢林,朱智伟,段彬伍,徐霞,于永红. 2012

[3]普通野生稻稻米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性状QTL定位. 刘家富,奎丽梅,朱作峰,谭禄宾,王桂娟,黎其万,束继红,孙传清. 2007

[4]水稻籼更杂种一代稻米加工和外观品质性状研究. 董彦君,张云康. 1997

[5]水稻籼粳杂种一代稻米加工和外观品质性状研究. 董彦君,董文其,石守,张云康. 1997

[6]灌溉方式对黄淮稻区优质粳米品质的影响. 刘奇华,吴修,陈博聪,信彩云,陈峰,王瑜,孙召文,马加清. 2014

[7]稻米垩白性状与食味值的相关性分析. 张亚东,朱镇,赵凌,王才林. 2006

[8]图像法在稻米外观品质测定中的应用研究. 丁华,王婧,赵明明,严伟,周有祥,杨洁. 2015

[9]高寒山地食物保障的影响因子分析. 尼玛扎西. 2000

[10]西宁市道路绿地及乔木树种的降噪效应. 耿生莲,王志涛. 2013

[11]影响农民收入的相关因子分析. 商学芳,刘佳,张荣亭,张秀兰. 2010

[12]板栗果实褐变的生理因子初探. 陶月良,徐象中,叶茂宗,黄品湖,郭秀珠,吴圣潘. 2001

[13]几种因子对鱼类能量收支影响的研究进展. 王书磊,周宇,朱雪梅. 2012

[14]从影响红茶品质的因子谈改进祁红品质的可行性. 袁自春,黄建琴. 2003

[15]淡紫拟青霉E7菌株固体放大发酵产孢培养基和工艺条件研究. 汪军,杨腊英,毛超,陈平亚,张建华,郭立佳,黄俊生. 2013

[16]南方土壤中导致大豆皱叶的因子分析. 陈文杰,陈渊,韦清源,汤复跃,郭小红,梁江. 2024

[17]植物多酚氧化酶的诱导. 段晓娜,陈宗懋,任炳忠,孙晓玲. 2011

[18]胡麻油品质影响因子的探讨研究. 牛艳,赵银宝,王彩艳. 2018

[19]大豆孢囊线虫病消长因子浅析. 董晋明,范仁俊,李阿红. 1991

[20]沼气生物脱硫可控因子静态对照实验研究. 孔垂雪,梅自力.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