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斑星鲽雌性特异DNA分子标记开发及遗传性别鉴定方法的建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郑卫卫

作者: 郑卫卫;徐文腾;刘洋;陈亚东;杨涛;席晓晴;刘志鸿;徐东;秦搏;陈松林

作者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荣成市海洋经济发展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圆斑星鲽;雌性特异DNA分子标记;遗传性别鉴定;基因组重测序

期刊名称: 水产学报

ISSN: 1000-0615

年卷期: 2025 年 49 卷 005 期

页码: 22-3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开发能准确鉴定圆斑星鲽遗传性别的DNA分子标记。【方法】本研究首先通过全基因组重测序对圆斑星鲽雌性特异DNA序列进行了筛选,然后利用PCR扩增的方法对圆斑星鲽雌性特异DNA分子标记进行鉴定,并建立了一种圆斑星鲽遗传性别快速鉴定的方法。【结果】通过对17尾雄性和17尾雌性圆斑星鲽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筛选出359条W染色体和Z染色体同源且W染色体特异性插入的差异DNA片段。根据差异DNA片段两翼保守序列设计雌雄共享引物对,采用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鉴定出一个插入片段为69 bp的雌性特异DNA分子标记,使用该标记可在雌鱼中扩增出2条DNA条带,在雄鱼中扩增出1条DNA条带。进一步利用该DNA分子标记和PCR扩增方法对另一个养殖群体的117尾圆斑星鲽进行了遗传性别鉴定,鉴定结果与性腺组织切片结果一致。【结论】圆斑星鲽雌性特异DNA分子标记的开发及遗传性别鉴定方法的建立,不仅为圆斑星鲽性别决定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的遗传学证据,而且有助于加快圆斑星鲽性别控制育种和全雌苗种培育技术的发展和建立。

分类号: S917.4

  • 相关文献

[1]半滑舌鳎养殖群体性腺发育观察. 梁卓,陈松林,张静,宋文涛,刘姗姗. 2012

[2]基于名优谷子品种晋谷21全基因组重测序的分子标记开发. 赵庆英,张瑞娟,王瑞良,高建华,韩渊怀,杨致荣,王兴春. 2018

[3]锦鲤基因组数据分析及体色相关基因的筛选. 史东杰,胡金有,朱华,张欣,李荣妮,孙砚胜. 2019

[4]基于基因组重测序信息构建玉米第5染色体的片段代换系. 林峰,葛敏,宝华宾,赵涵. 2015

[5]13个杂交水稻亲本产量性状基因等位变异. 蒋平,胡运高,高方远,吕建群,刘松,郭鸿鸣,刘利平,任国胜,苏相文,任明鑫,任光俊,任鄄胜. 2024

[6]基于重测序的槟榔InDel标记开发及应用. 齐兰,杨耀东,黄丽云,杨玉娟,尹永梅. 2024

[7]基于基因组重测序的高含量油酸转基因大豆T-DNA旁侧序列分析及事件特异性PCR检测. 仲晓芳,杨静,贺红利,牛陆,邢国杰,杨向东. 2018

[8]东乡野生稻与日本晴多态性标记的开发. 马小定,唐江红,张佳妮,崔迪,李慧,黎毛毛,韩龙植. 2019

[9]基于基因组重测序的长江上游瓦氏黄颡鱼群体遗传结构. 熊飞,刘红艳,翟东东,段辛斌,田辉伍,陈大庆. 2023

[10]希尔斯山羊草1SsS和3SsS染色体特异dCAPS标记的建立. 倪佳俊,韩冉,徐文竞,王开,祁广,曾小雪,訾妍,李豪圣,刘建军,汪晓璐,刘成. 2023

[11]水稻雄性不育突变体012S-3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欧阳杰,王楚桃,朱子超,何永歆,蒋刚,黄乾龙,管玉圣,熊英,李贤勇. 2015

[12]中外猪种间生长发育相关的差异候选基因筛选. 陶璇,梁艳,杨雪梅,汪勇,杨跃奎,孔繁晶,王言,龚建军,朱康平,卫纪,杨少鹏,吕学斌,顾以韧,何志平. 2024

[13]基于木薯全基因组重测序的InDel标记开发及应用. 陆佳毓,王明,肖鑫辉,李开绵,张洁,薛茂富,符乃方,万仲卿,王颜. 2024

[14]香菇菌落角变菌丝生长情况及分析. 张丹,徐蒋振,董浩然,万佳宁,谭琦,宋春艳. 2025

[15]基于基因组重测序技术筛选小尾寒羊高繁基因的研究. 方文文,缪立生,刘宇,王维婷,刘昭华,杨少滢,王可,曹阳. 2024

[16]环境因子对圆斑星鲽精子活力的影响. 徐永江,王妍妍,陈学周,柳学周. 2013

[17]水温对圆斑星蝶摄食和生长的影响. 孙中之,柳学周,徐永江,曲建忠,兰功刚,梁翻. 2011

[18]急性氨氮胁迫对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幼鱼鳃和肝组织结构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王贞杰,陈四清,曹栋正,卢斌,常青,刘长琳,燕敬平. 2017

[19]圆斑星鲽幼鱼饲料中适宜的维生素C含量. 王贞杰,陈四清,常青,刘长琳,胡建成,严俊丽,卢斌. 2016

[20]MS-222麻醉圆斑星鲽成鱼效果研究. 赵明,柳学周,徐永江,兰功刚,倪娜.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