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黑鲈对磷的最适需求量以及高水溶性磷酸一二钙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时博

作者: 时博;郁欢欢;郑银桦;吴秀峰;陈沛;梁旭方;薛敏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口黑鲈;磷酸二氢钙;高水溶性磷酸一二钙;磷需求量;生物学利用率

期刊名称: 动物营养学报

ISSN: 1006-267X

年卷期: 2018 年 09 期

页码: 3377-338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试验在低磷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磷酸二钙(MCP)和高水溶性磷酸一二钙(MDCP),通过研究其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氮和磷的消化率与沉积率以及全鱼和椎骨磷含量与全鱼粗灰分含量的影响,确定大口黑鲈对磷的最适需求量以及高水溶性MDCP相对于MCP的生物学利用率。首先配制低磷基础饲料,然后在低磷基础饲料基础上分别添加8.86、11.08、13.29、15.51 g/kg M CP,以及9.34、11.67、14.01、16.34 g/kg高水溶性M DCP,使得2种磷酸盐所提供的磷均分别为2.0、2.5、3.0、3.5 g/kg,9种试验饲料分别命名为P0、P2、P2.5、P3、P3.5、DP2、DP2.5、DP3、DP3.5。每种饲料投喂4桶(重复)初始体重为(8.53±0.01)g的大口黑鲈,每个桶放养40尾,养殖周期为8周。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MCP和高水溶性MDCP均显著提高了大口黑鲈的增重率、磷消化率与沉积率和全鱼粗灰分含量(P<0.05),且2种磷源对以上指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随MCP添加水平的升高,大口黑鲈的增重率和全鱼粗灰分含量均呈先上升后稳定的趋势,磷沉积率有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均以P0组最低。随高水溶性MDCP添加水平的升高,大口黑鲈的增重率和磷消化率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磷沉积率有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以P0组磷沉积率最低,DP3组磷沉积率最高。分别以增重率和磷沉积率为指标,通过斜率比法计算得出高水溶性MDCP相对于MCP的生物学利用率分别为100%和118%。以M CP为磷源,饲料可消化磷含量为0.51%时,增重率和磷沉积率达到最高。以高水溶性MDCP为磷源,饲料可消化磷含量为0.52%时,磷沉积率达到最高。

分类号: S917.4

  • 相关文献

[1]含磷材料对土壤溶液稀土元素含量的影响. 金姝兰,胡忠俊,邱秋萍,黄益宗,胡莹,成伟. 2018

[2]新耐高温植酸酶在草鱼和黑鲷上的应用研究. 徐树德,卢玉标,张涛,唐启峰,史宝军,杜红方. 2014

[3]中性植酸酶在豆粕型饲料中替代磷酸二氢钙对花鲈生长及磷代谢的影响. 罗琳,吴秀峰,薛敏,姚斌,曹海宁,柏文东. 2009

[4]中性植酸酶在豆粕型饲料中替代磷酸二氢钙对花鲈生长及磷代谢的影响. 罗琳,吴秀峰,薛敏,曹海宁,柏文东,姚斌. 2007

[5]生长猪基础饲粮组成对磷酸氢钙和磷酸二氢钙中磷的全肠道真消化率的影响. 刘正群,张祖翔,陈亮,刘静波,张宏福. 2016

[6]酸性植酸酶部分或全部替代磷酸二氢钙对异育银鲫生长、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磷代谢及骨骼发育的影响. 郭利亚,任泽林,王宏,郑银桦,薛敏,王嘉,吴秀峰. 2011

[7]家禽微量元素敏感指标研究进展. 孙静静,张炳坤. 2021

[8]宠物犬、猫蛋白质营养研究进展. 王金全. 2015

[9]国产肉骨粉和肉粉生物学利用率研究. 武书庚,贾国文,张海军,计峰,齐广海. 2011

[10]畜禽微量元素研究与应用的新进展. 田佳,刘国华,蔡辉益,常文环,张姝,李阳,常银莲. 2016

[11]体内法评定鸡饲料原料中矿物元素生物学利用率的研究进展. 钟茂,吕林,谢和芳,罗绪刚. 2007

[12]以含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表达评价肉鸡对不同形态锰源的生物学利用率. 罗绪刚,李素芬,刘彬,卜友泉,邝霞,余顺祥. 2004

[13]肉鸡对不同形态锰源的生物利用率研究. 李素芬,罗绪刚,刘彬,卜友泉,邝霞,余顺祥. 2003

[14]磷酸一二钙对肉鸭相对生物学利用率的研究. 李文静,常文环,陈志敏,郑爱娟,刘国华. 2018

[15]有机微量元素吸收机制的研究进展. 计峰,罗绪刚,李素芬,刘彬,余顺祥. 2001

[16]鲤鱼对不同磷源磷生物学利用率的研究. 杨雨虹,郭庆,陈松波,范兆廷. 2006

[17]肉鸡对不同形态锰源的生物利用率研究. 李素芬,罗绪刚,刘彬,卜友泉,邝霞,余顺祥. 2003

[18]肉鸡对有机铁的生物学利用率研究进展. 马新燕. 2015

[19]斜率比法评定肉仔鸡对氨基酸螯合锰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 杨斌,蔡辉益,刘国华,常文环,郑爱娟,张姝,娄瑞颍,陈桂兰. 2014

[20]21~42日龄北京鸭维生素D3和25-羟维生素D3需要量的研究. 石文标,侯水生,谢明,黄苇,喻俊英.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