苎麻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熊和平

作者: 熊和平;蒋金根;喻春明;郭运玲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苎麻;产量构成因素;产量;相互关系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1998 年 24 卷 02 期

页码: 155-16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对31个苎麻品种或组合的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回归、通径关系和头、二、三麻的估产差异进行分析。茎高、茎粗、皮厚和有效茎与单蔸产量呈正相关;除茎粗外,其余三因素与产量的偏相关系数为显著正相关,偏回归系数达极显著水平,直接通径效应为较高正值。若想得到产量较高的苎麻品种,固定其余因素选单蔸有效茎,增产效果较佳;固定其余因素选皮厚和茎高,要在有效茎较少的单蔸系中进行,增产效果亦较好。在测产回归方程中,头、二、三麻有共同的回归系数,但有不同的回归高度。

分类号: S563.1

  • 相关文献

[1]苎麻产量构成因素主成份及其聚类分析. 熊和平,蒋金根,喻春明,郭运玲. 1993

[2]不同施氮条件下镇麦168籽粒产量与构成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蔡金华,陈爱大,李东升,曲朝喜,温明星. 2014

[3]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杂交水稻超高产栽培的产量构成因素. 罗德强,王飞,杜忠友,周维佳,江学海,张勇,郑玉琼,涂丹. 2007

[4]不同免耕密度对黔油17号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揭良波,张太平,魏忠芬,王军,李德文. 2009

[5]播期对弱春性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郭春强,廖平安,罗鹏,葛昌斌,沈向磊,曹燕燕,李亚. 2013

[6]播期因子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效应. 郭春强,罗鹏,曹燕燕,葛昌斌,黄杰,黄全民. 2015

[7]2011—2013年国家早籼迟熟组区试桂林试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析. . 2014

[8]江苏省常规中灿稻主要经济性状分析及其选育目标的思考. 朱国永,王爱民. 2002

[9]密度对龙青1号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李树军,孙太靖,金玲. 2009

[10]两系杂交籼稻盐两优2208产量与其构成因素的统计分析. 施伟,朱国永,孙明法,严国红,万林生,王爱民. 2017

[11]长期定位施肥对不同专用型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马红勃,刘东涛,马宁,张会云,王静,贾辉辉,陈荣振,张爱君,冯国华. 2016

[12]播期和密度对宽幅带播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薛亚光,魏亚凤,李波,汪波,刘建. 2016

[13]施氮量和播种密度对苏啤6号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其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臧慧,陈和,陈健,沈会权,陶红,陈晓静,乔海龙. 2011

[14]不同种植密度对杂交抗虫棉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王海洋,陈建平,蔡立旺,王为,王永慧,戚永奎,施庆华,潘宗瑾,高进. 2014

[15]播期对江苏不同类型粳稻品种成熟期及其群体质量的影响. 李健,秦德荣,方兆伟,樊继伟,卢百关,迟铭,陈庭木,刘金波,徐大勇. 2012

[16]江苏省常规中籼稻主要经济性状分析及其选育目标的思考. 朱国永,王爱民,任仲玲,何冲霄,孙明法,姚立生. 2002

[17]8%宁南霉素制剂对大豆品种黑农63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刘庆莉,王君,吴俊江,刘丽君,王金生,胡国华,张俐俐. 2014

[18]云南省玉米杂交种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汪燕芬,田俊明,詹各明,张培高,陈洪梅,黄云霄,段智利,吕宏斌,严富民,番兴明. 2008

[19]不同灌溉条件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郝秀钗,李建波,张胜爱,郭佳,陈素英,史占良,刘长悦. 2017

[20]辽宁省主栽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李如海,张满利,李全英,潘义东.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