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辛岭

作者: 辛岭;高睿璞;蒋和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评价;综合指数;熵值法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ISSN: 1005-9121

年卷期: 2018 年 09 期

页码: 37-4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通过粮食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评价,认清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的优势、劣势和存在的问题,对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方法]从农业生产系统的角度,构建了一套包括粮食生产的资源禀赋水平、物质装备水平、粮食产出能力、政策支持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5个方面14项具体指标的粮食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熵值法和统计数据,对2004—2015年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行评价及排序。[结果](1)与非主产区比较,12年间,各粮食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均呈现上升的趋势。物质装备水平、资源禀赋水平和粮食产出能力远远高于非粮食主产区。从可持续发展能力来看,主产区和非主产区从2004年以来呈下降趋势,非主产区降低得更快。(2)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2004—2015年间,主产区及全国的资源禀赋水平、物质装备水平、粮食产出能力、政策支持水平4个一级指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可持续发展能力整体呈下降的趋势,主产区5个一级指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各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排序呈现动态的变化: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较高且保持稳定的有3个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排名提高较快的有3个省;排名下降较快的有2个省。在此基础上,结合粮食生产的现状,提出保护和提高粮食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对策建议。[结论] 2004年以来,各粮食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总体上逐年提高。其发展水平远远高于非粮食主产区和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则呈下降趋势。12年间,各粮食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排序呈现动态的变化。因此,要加强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挖掘土地和技术等潜力,而且粮食生产要向低碳化转型。

分类号: F326.11

  • 相关文献

[1]浙江省2013-2018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评价. 傅琳琳,毛晓红,毛小报,蔡日旋. 2021

[2]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水平评价. 辛岭,高睿璞. 2017

[3]中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以北京市拒马河流域为例. 张慧智,李红,王植,周连第. 2011

[4]主观和客观权重法相结合对化学固沙剂的引进筛选评价. 温学飞. 2013

[5]县域乡村振兴指标体系构建及其评价-以广东德庆县为例. 易小燕,陈印军,向雁,王恒. 2020

[6]江西省县域农民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及区域差异分析. 曹子建,吴永常,高文菊,陈静. 2023

[7]四川省农业科技现代化评价研究. 熊鹰,黄东南,刘宗敏. 2022

[8]基于熵值法的广东省地级市粮食生产安全评价研究. 梁伟森,方伟,杨万江. 2017

[9]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评价——以北京市为例. 李治,王一杰,胡志全. 2019

[10]广西农业发展质量评价和障碍因素研究. 黄艳芳,宁夏,李小红,孔令孜. 2021

[11]直辖以来重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回顾及展望. 胡晓群,张洪松. 2007

[12]辽宁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赖晓璐,葛立群. 2013

[13]甘肃旱作农业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李红伟,魏胜文,张东伟. 2022

[14]从粮食安全角度审视加强我国耕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张士功,王建湘. 2005

[15]我国耕地数量变化及其原因简析. 张士功,王立刚. 2005

[16]"藏粮于水"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 姜文来. 2012

[17]稳定和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辛翔飞,王济民. 2015

[18]重庆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及保护机制研究. 黎莉莉,胡晓群,袁昌定,罗荣. 2010

[19]关于《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的黑龙江省贡献. 闫文义. 2024

[20]23份超甜玉米自交系育种潜力分析. 贺囡囡,冯云敢,蒙云飞,韦爱娟,韦桂旺.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