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大麦黄矮病(BYDV)种质——无芒中4的同工酶电泳图谱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孝

作者: P.J.Larkin;R.I.S.Brettell;P.M.Banks;周广和;辛志勇;成卓敏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无芒中4;中间偃麦草;乙醇脱氢酶;β-淀粉酶;酯酶;过氧化物酶;等电点聚焦电泳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1992 年 25 卷 02 期

页码: 27-33+9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抗大麦黄矮病的小麦——中间偃麦草部分双二倍体无芒中4(2n=56,染色体组A、B、D、E)胚乳的乙醇脱氢酶(ADH)、β-淀粉酶(β-amy),酯酶(EST)和叶片过氧化物酶(Per)电泳图谱表明:无芒中4的ADH酶谱中除具有双亲的酶带外,还有一条由普通小麦4B、4D和中间偃麦草4E染色体上结构基因共同编码产生的杂种带ADH-4。在酯酶电泳图谱的EST1活性区,无芒中4缺少普通小麦部分同源染色体组3上的结构基因控制产生的酶带EST1-5、6;具有中间偃麦草3E染色体上结构基因编码产生的酶带EST1-7。在EST2活性区,它还有由中间偃麦草6E染色体上结构基因控制产生的3条酶带。无芒中4有2条色深且宽的β-amy酶带,有3条等电点pH=4.32,5.35和6.12的Per酶带,它们都源于中间偃麦草。无芒中4的这些特异带在无芒中4/普通小麦F_1代,除EST1-5、6、7外,都呈显性效应,可作为鉴别真假杂种的生化标志。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乙醇脱氢酶和酯酶同工酶谱的研究. 陈孝,黄惠宇. 1991

[2]小麦与彭梯卡偃麦草杂种及其衍生后代的细胞遗传学研究.Ⅱ.来自小麦和彭梯卡(长穗)偃麦草及中间偃麦草杂种后代11个八倍体小偃麦的比较研究. 张学勇,董玉琛. 1994

[3]燕麦DNA导入普通小麦后代的同工酶酶谱分析. 刘萍,李树华,马宏玮,张立杰,刘生祥,徐兆桢,许兴. 2002

[4]2个油菜CMS系统的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朱彦涛,张新,刘湛,李殿荣,郭蔼光. 2009

[5]病毒病抗性不同的大豆品种及其F_1代过氧化物酶酯酶同工酶分析. 陈怡,栾晓燕,黄承运,谷秀芝,杜维广,张桂茹,满为群,刘丽君. 1993

[6]甘薯远缘杂交强优势组合同工酶分析. 马志民,刘兰服,张松树. 2009

[7]过氧化物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酯酶同工酶与橡胶树抗炭疽病的关系. 史学群,宋海超,郑服丛. 2002

[8]东川银合欢POD、EST和SOD同工酶分析. 尹俊,龙会英,杨军,蒋龙. 2012

[9]甜菜航天诱变SP3代育种材料不同时期同工酶差异性研究. 张辉,王华忠. 2011

[10]水稻体细胞再生植株后代酯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遗传变异. 沈革志,章振华. 1990

[11]甜菜组织培养过程中同工酶及可溶性蛋白质的变化. 段肖霞,郝秀英,刘传军,曹玉锦,欧阳立恒,王晓军,赵民安,王燕飞,石玉瑚. 2007

[12]香椿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分析. 金波,东惠茹,吕丽萍,林桓. 1993

[13]棉花晋A及其保持系酯酶过氧化物酶PAGE电泳分析. 李成奇,石跃进,潘转霞,袁钧,刘巷禄,任雪峰. 2004

[14]水稻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及后代的性状表现. 佘建明,周邗扬,陆维忠,吴鹤鸣,李向辉,孙勇如. 1990

[15]11份莲雾资源的同工酶评价. 王家保,姜成东,李金成,李绍鹏,罗石荣. 2004

[16]柑橘衰退病毒侵染对寄主植物同工酶及酸性病程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范旭东,王彩霞,叶刚,王国平,洪霓. 2010

[17]6个多年生黑麦草品种酯酶和过氧化物同功酶比较研究. 张晓佩,高承芳,李文杨,董晓宁. 2010

[18]抗大麦黄矮病(BYDV)种质—无芒中4的同工酶电泳图谱研究. Larkin P T,Brettell R I S,Banks P M,周广和,辛志勇,成卓敏. 1992

[19]蜜蜂酯酶的苹果酸脱氢酶等电点聚焦电泳分析. 林桂莲,杨冠煌,任宝琴,郭尧君,江潮洪,胡松华. 1990

[20]醋化醋杆菌产乙醇脱氢酶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王陶,李文,陈亚庆.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