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氮调控豫中烟区烤烟品质及经济效益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邢云霞

作者: 邢云霞;刘世亮;朱金峰;刘芳;姜桂英;杜君;化党领;王代长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氮;烤烟;化学成分;香气成分;经济效益

期刊名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ISSN: 1000-7601

年卷期: 2017 年 06 期

页码: 201-20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烟草氮肥施用量不当仍是影响河南中部烟区浓香型烟叶品质的主要因素,本文采用大田试验,开展了豫中烟区施氮量调控烤烟农艺性状、化学成分、香气物质含量及经济效益的研究。试验在钾肥和磷肥施用量相同的基础上,设计5个施氮量水平(0,22.5,37.5,52.5,67.5 kg·hm~(-2)),在烟株生长关键时期测定其农艺性状,并分析烤后烟叶的品质指标和香气物质含量。结果表明,在豫中烟区施氮水平为52.5 kg·hm~(-2)(N3处理)烟株长势最佳,该处理烟株的株高、叶数、最大叶等指标最高,且上部烟叶开片较好,能够适时落黄;所测定的上部叶(B2F)和中部叶(C3F)的钾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上部叶氯含量也最低,并明显提高了钾/氯的比值,化学成分较协调;同时,该处理烤后中部叶(C3F)香气总量最高,达860.08μg·g-1,且其烟叶的均价、中上等烟叶比例、产量、产值等经济效益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氮肥农学利用效率也达到最高。施氮量与烟叶均价、中上等烟叶比例、产量、产值之间在0~52.5 kg·hm~(-2)时随施氮量增加显著增加,但超过52.5 kg·hm~(-2)时则呈下降趋势。综上所述,在豫中烟区52.5kg·hm~(-2)可视为当地高产、优质烟叶生产的最佳施氮量。

分类号: S572

  • 相关文献

[1]机耕深度和起垄高度对烤烟生长、化学成分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陈乾锦,池国胜,李娇娇,吴华建,舒勤静,叶礼霆,刘伟. 2020

[2]安顺名优绿茶的感官品质与主要化学成分. 沈强,邵亦俊,邵欣宇,郑文佳. 2014

[3]栀子鲜花花水和鲜花细胞液气相和液相的成分分析. 徐晓俞,李爱萍,吴思逢,李程勋,郑开斌. 2020

[4]黔茶1号试制红茶、绿茶和黄茶的品质研究. 沈强,张小琴,罗金龙,杨肖委,刘晓霞,周良书,郑文佳. 2023

[5]不同产地香茶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分析. 张悦,朱荫,叶火香,谭俊峰,刘林敏,吕海鹏,俞燎远,林智. 2017

[6]江西烤烟香气成分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联分析. 刘冰,梁洪波,张海伟,王建兵,刘光亮,李立新,张启明,苑举民,陈爱国. 2019

[7]烤烟新品种中川208香气成分及香韵特征解析. 耿锐梅,曹长代,李峰,徐蕊,刘冬梅,刘卫华,刘西金,董希涛,王大海,韩守栋,刘新才,张玉. 2023

[8]不同采收成熟度对烤烟萜类致香化合物及烟叶品质的影响. 宋笑龙,刘芳,宗胜杰,马浩波,孟智勇,张国平,王宏. 2024

[9]龙岩烤烟特征香气成分及其关键生态影响因子研究. 陈爱国,刘光亮,周道金,谢凤标,彭国华,郭学清,蒋代兵,李琦瑶,沈少君,吴树松,曾文龙. 2018

[10]不同氮钾比对湘西南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齐绍武,朱益,梁仲哲,和七红. 2016

[11]应用叶绿素计诊断烤烟氮素营养状况. 李佛琳,赵春江,王纪华,刘良云,杨铁钊,师进霖,曹卫星. 2007

[12]烤烟鲜叶组织结构、近红外反射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李佛琳,赵春江,王纪华,刘良云,曹卫星. 2006

[13]黄壤质地对烤烟氮素吸收累积研究. 石俊雄,王发鹏,陈雪,李志宏. 2009

[14]不同硫酸钾用量对烤烟氮、钾、硫吸收的影响. 杨波,吴元华,董建新,管恩娜,梁洪波,陈向东,赵永长,宋科. 2015

[15]焦甜香型烤烟优化施肥模式研究. 向金友,程智敏,谢冰,黄胜,杨苹,杨懿德,唐明,杨洋,易蔓,绕在生. 2017

[16]生长调节物质对烤烟增钾控氮的作用及其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和丽忠,张晓林,陈锦玉,汪禄祥,樊永言,张晓海,杨春江,李金培. 2001

[17]肥料~(15)N对烟叶氮和烟碱含量的影响. 王鹏,曾玲玲,王发鹏,张维理,李志宏. 2010

[18]不同类型土壤上施用生物炭对烤烟氮钾养分积累的影响. 李彩斌,张久权,何轶. 2023

[19]烤烟干物质和氮磷钾吸收积累规律研究. 王世济,崔权仁,赵第锟,刘小平,武家美. 2003

[20]氮、磷、钾、硼肥施用对甘蓝型杂交油菜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邹小云,陈伦林,李书宇,邹晓芬,张建模,宋来强.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