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甘蓝套种玉米复栽秋甘蓝栽培模式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曹建琴
作者: 曹建琴;王静;顾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春甘蓝;秋甘蓝;玉米;栽培模式
期刊名称: 中国瓜菜
ISSN: 1673-2871
年卷期: 2017 年 30 卷 02 期
页码: 56-5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针对山西晋中地区气候条件,经过多年试验探索出春甘蓝套种玉米复栽秋甘蓝栽培模式,生产应用后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其关键技术主要包括:茬口安排、整地施肥、春甘蓝栽培技术、玉米栽培技术、秋甘蓝栽培技术。
分类号: S635`S513
- 相关文献
[1]旱地分带轮作制中玉米高产栽培模式探讨. 朱星陶,汪卫红,龙喜燕. 1998
[2]黑龙江省松嫩平原西部玉米丰产增效栽培模式效果研究. 姚玉波,张树权,赵东升,于莹,郭永利,刘岩,陈思,兰运财. 2020
[3]玉米栽培模式与施肥方式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高宛莉,刘恩科,李来福,杜瑞卿,杨建伟. 2014
[4]玉米两侧两深高产栽培模式研究. 石绍河,梁书宝,符强,刘立超,陈伟元. 2015
[5]甘蔗间套种/轮种玉米模式调查与分析. 周忠凤,范业赓,周慧文,陈荣发,丘立杭,闫海锋,黎正英,罗霆,邓宇驰,吴建明. 2021
[6]寒地玉米高产栽培模式初探. 刘玉涛,王宇先,郑丽华,贯春雨,刘丽,连永利,钟淑娟,曹桂玲. 2011
[7]大双直后超早熟玉米高产栽培模式的研究. 谭福忠. 1998
[8]不同耕作栽培模式对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王俊强,曲忠诚,韩业辉,于运凯,许健,周超,丁昕颖,王泽胤. 2020
[9]半干旱区优化栽培模式下玉米产量、生长发育及叶片生理特性研究. 徐晨,边少锋,赵洪祥,张丽华,闫伟平,历艳璐,王俊鹏,张治安. 2021
[10]不同玉米栽培模式对土壤物理性状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王麒. 2012
[11]河南西红花-玉米轮作栽培模式探索. 杨红旗,李春明,安素妨,鲁丹丹,梁慧珍,郝仰坤. 2022
[12]玉米新品种东庆1号高产综合栽培技术研究. 刘红军,金益,董玲,李晓辉,曹士亮,高明波,罗娜. 2008
[13]哈尔滨市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模式产量与效益分析. 姜宇博,钱春荣,于洋,宫秀杰,赵杨,王俊河. 2011
[14]三空栽培模式对玉米大斑病流行的影响. 顾鑫. 2017
[15]不同栽培模式对酿酒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黄宁,张吉海,余世权,练顺才,徐克成,李志龙,荣廷昭. 2015
[16]兴电灌区玉米蚕豆带田栽培模式优化研究. 霍琳,姜万礼,王成宝,杨思存. 2012
[17]不同栽培模式玉米群体光合及碳氮代谢特性研究. 葛选良,钱春荣,李梁,姜宇博,宫秀杰,吕国依. 2022
[18]不同栽培模式对晋东南山区玉米生长的影响. 连培红,张文忠,芦明,王慧慧,申海斌. 2017
[19]结球甘蓝新品种‘瑞甘17’的选育. 张振超,姚悦梅,秦文斌,曹雪,肖燕,马志虎,戴忠良. 2016
[20]秋甘蓝瑞甘16的选育. 戴忠良,秦文斌,张振超,姚悦梅,潘永飞,曹雪,潘跃平.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土壤中铬的毒性阈值(ECx)及其预测模型
作者:孙晓艺;王萌;秦璐瑶;俞磊;王静;陈世宝
关键词:铬;剂量效应;低剂量毒物刺激效应;毒性阈值
-
高产稳产中强筋小麦新品种-徐麦44
作者:张会云;刘东涛;王静;马红勃;刘静;刘立伟;易媛;朱雪成;冯国华;张娜
关键词:
-
不同喷药机械与药剂组合对棉花脱叶催熟效果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作者:刘太杰;陈兵;杨立;王静;赵静;李翔;唐广兰;王刚;韩焕勇;王方永
关键词:无人机;脱叶剂;棉花;纤维品质;产量
-
棉花不同品种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比较
作者:梁昌毅;谢云;王静;蒋争军;买里亚木姑·依斯拉依;唐永淳;唐新燕;邹亚茹;王林;崔建平;张娜;蒋从军
关键词:棉花;品种;农艺性状;产量;品质
-
分子印迹材料在手性拆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郑依柳;邵华;金芬;金茂俊;王静;佘永新
关键词:分子印迹聚合物;手性拆分;样品前处理;传感器;手性固定相
-
叶面喷施丹参碳点缓解甘薯低磷胁迫的转录组与代谢组学分析
作者:朱晓亚;张强强;赵鹏;刘明;王静;靳容;于永超;唐忠厚
关键词:甘薯;低磷胁迫;碳点;转录组;代谢组
-
广东丘陵山地荔枝园宜机化改造现状及发展对策
作者:郭栋梁;黄石连;王静;吕新民;魏俊斌;韩冬梅;李建光
关键词:山地;宜机化改造;资金投入;示范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