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草作物基础生物学与生物育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景海春

作者: 景海春;张景昱;金京波;刘志鹏;张保才;付春祥;程佑发;林浩;才宏伟;梁承志;周姚;曹晓风;种康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饲草作物;基础生物学;生物育种;特化性状;分子驯化与设计

期刊名称: 中国科学基金

ISSN: 1000-8217

年卷期: 2023 年 37 卷 004 期

页码: 537-55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 CSSCI

摘要: 饲草作物在保障国家大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日渐突出,饲草产业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系统布局饲草作物基础生物学研究和生物育种科技战略.本文综述了主要饲草作物的种类和生物学特性、基因组学和主要性状功能基因研究进展,分析了以设计"理想饲草"为目标的饲草生物育种需要深度解析饲草特化生物学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饲草驯化性状的分子调控,并借鉴粮食作物驯化研究的前沿进展实现饲草作物的从头快速驯化.建议发挥我国在饲草基因组学和基因编辑等方面的领先优势,大力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驱动的新技术和新理论,引领饲草作物基础生物学与生物育种领域的突破.

分类号: S54

  • 相关文献

[1]控水对饲草作物间作群体产量、根冠比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刘亚男,来兴发,杨倩,王自奎. 2020

[2]高产高蛋白饲草满江红 (Azolla imbricata)放养技术研究初报. 刘一,樊廷录,唐小明. 2000

[3]单作紫花苜蓿田夏季套作不同饲草作物生产性能、效益评价. 李源,赵海明,游永亮,武瑞鑫,刘贵波. 2019

[4]园艺学多学科交叉研究主要进展、关键科学问题与发展对策. 徐昌杰,邓秀新,黄三文,陈昆松,孟庆峰,谭新球,罗晶,杜生明. 2016

[5]夏季东海太平洋褶柔鱼群体结构的年际变化. 杨林林,姜亚洲,刘尊雷,林楠,李圣法,程家骅. 2014

[6]草原植物基础生物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侯向阳. 2016

[7]山西农业生物育种创新平台建设的 实践与思考 -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王和平,刘彩虹,古兆明,孙振. 2017

[8]枸杞育种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任贤,曹君迈,刘建利,贝盏灵. 2007

[9]我国农业领域亟待突破的短板技术. 张江丽,雷雨,王士勇,熊明民. 2019

[10]作物生物育种科技发展的现状及展望. 胡江,钱前. 2022

[11]中国现代水产种业创新发展的路径思考. 操建华,孙东升. 2021

[12]CRISPR/Cas9技术在农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侯应霞,韦文俊,陈浩,顾艳,龚丝雨. 2022

[13]生物育种产业中的现金流管理与预测. 赵婧,孙文明. 2023

[14]我国辣椒产业发展现状及育种应对措施. 林巧,辛竹琳,孔令博,王晓梅,杨小薇,何微. 2023

[15]理性认识转基因促进生物育种技术健康发展. 张春义. 2011

[16]我国粮食科技面临的新形势及对策研究. 滑留帅,李柯,张颖,李豪,路燕. 2024

[17]新时期我国麻类产业科技创新的重点任务. 陈继康,赵浩含,朱爱国. 2024

[18]1995 - 2012年生物育种领域知识演化分析. 郝心宁,孙巍,张学福. 2014

[19]开展联合协作占领生物育种制高点. 万建民. 2010

[20]“转基因”产业化发展之必要. 黄大昉.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