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木瓜优质组培苗生产体系的建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周鹏

作者: 周鹏;黎小瑛;沈文涛;阮孟斌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番木瓜;成龄侧芽;快繁;种苗;生产体系

期刊名称: 热带作物学报

ISSN: 1000-2561

年卷期: 2005 年 26 卷 01 期

页码: 45-48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用含有100mg/LVc+1mg/LAgNO3+20mg/LPVP液体处理成龄番木瓜(CaricapapayaL.)侧芽,再用70%酒精浸泡50s、0.15%升汞消毒5min,经消毒的外植体接种于MS+KT0.5mg/L+NAA0.2mg/L+GA31.0mg/L+30g/L蔗糖+7g/L琼脂(pH=5.7),26 ̄28℃,每日光照培养12h,光照强度为1500lx,连续培养20d;外植体经初始培养后,继代接种于MS+BA0.5mg/L+NAA0.1mg/L+GA31.0mg/L+蔗糖30g/L+琼脂7g/L(pH=5.7),26 ̄28℃,每日光照培养16h,光照强度为2000lx,连续培养40d,繁殖系数达3 ̄5倍;继代芽接种于MS+BA0.2mg/L+KT0.3mg/L+NAA0.1mg/L+NAA0.1mg/L+GA31.0mg/L+ADS40mg/L+蔗糖30g/L+琼脂7g/L(pH=5.7),26 ̄28℃,每日光照培养16h,光照强度为2000lx,连续培养20d进行壮苗培养,经壮苗培养芽接种于MS+KT0.1 ̄0.2mg/L+NAA0.05 ̄0.1mg/L+IBA0.2 ̄0.3mg/L+蔗糖20 ̄30g/L+琼脂6.5g/L(pH=5.6),26 ̄28℃,每日光照培养12h,光照强度为1500lx,连续培养15 ̄20d进行催根培养,生根率达85%以上。生根苗经2 ̄3d的自然光炼苗后,移栽于沙土:椰糠:菜园土质量比为1:1:1混和的基质中,移苗后1周内,每天喷施浓度为200 ̄400mg/L的IBA,移栽成活率达80%以上。笔者就目前番木瓜组培快繁中的问题作了系统的研究,建立了一套适合番木瓜优质种苗生产的技术体系。

分类号: S667.9

  • 相关文献

[1]天然复合物的添加对番木瓜芽分化的影响. 黄东梅,李艳霞,林妃,许奕,李羽佳. 2014

[2]番木瓜扦插快繁技术研究. 阮经宙,李文信,陆小妹,罗丽秀,黄杏勤,王炳文. 2005

[3]内蒙古肉牛现代化生产体系的建设. 王峰,荣威恒,栾庆江,特木其勒. 2000

[4]江苏省无公害稻米生产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实施 Ⅰ 无公害稻米生产技术体系的建立. 仲维功,陈志德,杨杰,朱述钧,陈敏,常志洲,严少华,唐明珍,巫建华,倪玉峰,郭永生,杜永林,夏伍孝. 2003

[5]赴美国肉牛规模化生产技术考察团考察报告(一)——探求美国肉牛产业发展之道. 王峰,胡明,成立新,田春英,黄国安. 2013

[6]建设区域品牌专用棉生产技术体系,提升新疆棉花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张鹏忠,于明,托乎提,王新江,赵小伊,刘宁,何红,边洋. 2008

[7]脱毒马铃薯生产体系的相互影响. 周淑兰. 2009

[8]对内蒙古33个典型牧业旗(县)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构建的思考. 郭天龙,金海,李长青,翟琇. 2020

[9]美国畜牧业生产体系特征及对我国启示. 杨森,陈静,程广燕,郑升磊. 2017

[10]转基因和非转基因大豆生产体系除草成本和生产效益的估算. 韩天富. 2008

[11]当前禽病流行状况与防治措施. 李新华. 2008

[12]高效生态农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思考与技术对策研究. 刘朋虎,黄颖,赵雅静,仇秀丽,王义祥,罗旭辉,翁伯琦. 2017

[13]德国畜牧业生产体系特征及对我国的启示. 唐振闯,卢士军,周琳,杨祯妮,程广燕. 2018

[14]现代有机农业理念与有机茶生产体系建设. 吴洵. 2005

[15]中国肉牛生产发展分析. 邓蓉,张存根. 2009

[16]杂粮作物绿色、抗旱生产体系的试验研究. 曹丽萍. 2005

[17]乌拉尔甘草种子种苗分级标准制定. 张国荣,张玉进,李生彬. 2004

[18]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草莓种苗大田繁殖的影响. 刘振文. 2011

[19]鲜食玉米新品种"甜玉8号". 王德生. 2007

[20]主成分分析法在矮牵牛种苗质量评价上的应用. 刘洪见,郑坚,张旭乐,陈义增,钱仁卷,张庆良,章莉莉.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