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标记所揭示的人工合成小麦与推广品种杂交后代中出现的新变异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俊

作者: 魏会廷;彭正松;卢宝荣;杨武云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人工合成小麦;多倍化;选择压;微卫星DNA;遗传分化;变异

期刊名称: 云南植物研究

ISSN: 0253-2700

年卷期: 2006 年 28 卷 05 期

页码: 529-53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杂交和多倍化是小麦进化和遗传分化的重要途径,新变异的产生为人工选育小麦新品种提供了物质基础。本文选用了分布于小麦A、B、D基因组的92个SSR标记对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小麦衍生材料川W5436(CW5436)及其双亲人工合成小麦Syn786(♀)和绵阳26(My26(♂))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人工合成小麦的各等位基因并不是按孟德尔遗传的规律传递到后代中;川W5436与双亲比较在1个SSR位点上发生了川W5436所特有的新变异,主要表现在新型DNA片段的增加,即W5436出现了双亲不具有的特殊条带。表明人工合成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过程中通过人工选择的压力使双亲的遗传物质产生了偏态分离而且微卫星序列发生了改变。本文对杂交转育中SSR位点遗传分化在小麦进化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川麦38”遗传背景中人工合成小麦导入位点的SSR标记检测. 胡晓蓉,陈华华,万洪深,廖杰,曾云超,杨玉敏,李俊,彭正松,杨武云. 2007

[2]抗条锈、抗穗发芽六倍体人工合成小麦Cereta/Aegilops tauschii783的SSR标记分析. 魏会廷,杨武云,彭正松. 2005

[3]川麦42遗传背景中人工合成小麦导入位点的SSR标记检测. 魏会廷,李俊,杨玉敏,曾云超,彭正松,杨武云. 2007

[4]微卫星技术对黄、渤海海域7个不同地理群体中国对虾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分化研究. 孟宪红,孔杰,王清印,刘萍. 2008

[5]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奥利亚罗非鱼O.aureus和红罗非鱼O.sp.群体遗传多样性的比较. 李莉好,喻达辉,黄桂菊,杜博,符云,童馨,郭奕惠,叶卫. 2012

[6]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及其正、反杂交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李莉好,喻达辉,黄桂菊,叶卫,杜博,符云,童馨,郭奕惠. 2008

[7]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不同世代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童馨,龚世圆,喻达辉,黄桂菊,杜博,李色东. 2009

[8]吉富罗非鱼不同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李莉好,喻达辉,黄桂菊,杜博,符云,童馨,郭奕惠,叶卫. 2007

[9]潮霉素和草铵膦对4种草莓资源的选择效果分析. 赵映洁,杨静,邹小花,高清华,郑洪建,段可. 2019

[10]豌豆蚜特异性扩张分支气味受体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田莹,陈瑞朋,黄天宇,陈国华,王冰,王桂荣. 2023

[11]不同纬度地区光温生态对水稻光、温敏不育性的选择压研究. 程式华,孙宗修,斯华敏,卓丽圣. 1997

[12]猪ZP4基因的SNP鉴定、选择压及其与产仔数的关联分析. 梁国明,陈锋剑,赵勤涛,刘辰晖,唐中林. 2017

[13]节节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杨武云,李俊,林超文,张庆玉,张冀. 2011

[14]不同马铃薯品种对盐胁迫反应的差异研究. 刘芳,王培伦,杨元军,马伟清,董道峰,陈广侠. 2010

[15]人工异源六倍体小麦部分同源基因的表达变化. 王延召,聂利红,孙其信,胡学安,魏良明,周波. 2012

[16]植物多倍体化效应及甘薯多倍体的研究进展. 蒋姣姣,胡健中,孙健英,曹清河,马代夫,韩永华,李宗芸. 2016

[17]油菜miRNA研究现状与展望. 陈丽,鲁海琴,李日慧,傅廷栋,沈金雄. 2018

[18]多倍化和驯化研究进展与展望. 杨学勇,苏汉东,张梦卓,祝光涛,程时锋,韩方普,黄三文. 2021

[19]马铃薯遗传育种中的染色体倍性操作. 金黎平,杨宏福. 1996

[20]多倍体在植物进化中的意义. 肖勇,杨耀东,夏薇,雷新涛,马子龙.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