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甘蓝有机复混肥效应及氮、磷、钾养分吸收特征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姜丽娜

作者: 姜丽娜;符建荣;王强;谢以泽;颜荣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秋甘蓝;有机复肥;养分吸收

期刊名称: 浙江农业学报

ISSN: 1004-1524

年卷期: 2005 年 17 卷 05 期

页码: 284-286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田间研究有机复混肥对秋甘蓝的效应和养分吸收特征。结果表明:施用有机复混肥明显增加秋甘蓝产量,与全化肥处理相比,增产1 234.5 kg/667m2,增产率23.67%,产品商品性能和安全品质得到改善。每生产1 000 kg甘蓝约需吸收N 3.7 kg,P2O51.07 kg,K2O 6.0 kg;吸收N∶P2O5∶K2O分别约为1∶0.29∶1.60。甘蓝的养分吸收最大速率出现在60~80 d之间。

分类号: S635

  • 相关文献

[1]生活垃圾经化学法工艺处理制成的有机复肥在作物上的农学效应研究. 汪建妹,马军伟,符建荣,姜丽娜,王强. 2007

[2]结球甘蓝新品种‘瑞甘17’的选育. 张振超,姚悦梅,秦文斌,曹雪,肖燕,马志虎,戴忠良. 2016

[3]春甘蓝套种玉米复栽秋甘蓝栽培模式. 曹建琴,王静,顾蓉. 2017

[4]秋甘蓝瑞甘16的选育. 戴忠良,秦文斌,张振超,姚悦梅,潘永飞,曹雪,潘跃平. 2016

[5]用雄性不育系配制的秋甘蓝系列新品种(组合). 杨丽梅,方智远,刘玉梅,庄木,王晓武,张扬勇,孙培田. 2005

[6]杭州秋季露地甘蓝轻简化增效栽培技术简析. 岳智臣,俞国红,薛向磊,胡齐赞,陶鹏,赵彦婷,雷娟利,李必元. 2023

[7]秋甘蓝新品种秋甘5号的选育. 康俊根,丁云花,简元才. 2013

[8]脱毒马铃薯间作套种模式(下). 王培伦,孔海明,赵淑燕. 2002

[9]耐裂夏秋甘蓝新品种秋甘4号的选育. 康俊根,丁云花,简元才. 2010

[10]秋甘蓝品种比较试验. 张洁,蔡霞,张德军,郭惊涛,孟平红. 2021

[11]小菜蛾为害不同生育期秋甘蓝对产量的影响及经济阈值研究. 成燕清,王秋丽,魏娟,徐志德,张友军. 2012

[12]秋季专用平头甘蓝新品种锦秋60的选育. 曾爱松,宋立晓,高兵,严继勇. 2015

[13]不同类型土壤对水稻产量及养分吸收特性的影响. 王秋菊,常本超,孙兵,高盼,刘峰,高中超. 2015

[14]黄腐酸土壤改良剂对大豆耗水动态、养分吸收和水肥表观利用率的影响. 王晓娟,杜太生,纪莎莎,陆红娜,吴迪. 2015

[15]湘南水田施含SO_4~(2-)和Cl~-肥料对作物生长和养分吸收的效应. 陈铭,孙富臣,刘更另. 1993

[16]施肥、密度对大豆群体生长及养分吸收的研究. 魏云山,高聚林,敖雪,丁素荣,张晓荣,李峰. 2014

[17]杂交油菜宁杂1号氮磷钾吸收与积累规律初探. 高建芹,浦惠明,袁灿生. 2002

[18]新型肥料对贵州黄壤区玉米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赵欢,张萌,刘海,肖厚军,秦松,崔宏浩,郑常祥,祝云芳. 2017

[19]缓释肥减量施用对覆膜栽培玉米产量与养分吸收及利用率的影响. 赵欢,唐兵,张萌,肖厚军,安江勇,郑常祥,祝云芳,芶久兰,秦松. 2016

[20]高磷胁迫对黄瓜幼苗生长及养分吸收和分配的影响. 徐雷,梁林洲,董晓英,沈仁芳.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