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高产超甜玉米粤甜15号的选育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胡建广
作者: 胡建广;刘建华;李余良;李高科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超甜玉米;粤甜11号;选育
期刊名称: 作物研究
ISSN: 1001-5280
年卷期: 2007 年 21 卷 03 期
页码: 296-297
摘要: 粤甜15号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于2004年以自育的品种粤甜11号为母本、日超-2为父本杂交培育的超甜玉米杂交种,经过2005年-2006年广东省甜玉米区域试验、大面积生产试验和示范,鲜果穗产量14554.5~15049.5kg/hm2、籽粒可溶性糖含量23.13%~29.62%、果皮68.7~73.1mμ,适口性专家评分90.9分,外观商品性佳,抗到中抗大小斑病和纹枯病,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2007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超甜玉米新品种蜜玉1号的选育与应用. 谢庆春. 2007
[2]超甜玉米浙甜201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郭章贤,郭国锦,卢华兵,石建尧. 2006
[3]超甜玉米浙甜6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郭章贤,郭国锦,卢华兵. 2006
[4]优质、高产超甜玉米新品种粤甜3号的选育. 方志伟,刘建华,李余良,王晓明,尹艳,冯少光,李康活,胡建广,刘晓津. 2002
[5]超甜玉米新品种蜜脆68的选育与应用. 贺正华,张士龙,黄益勤,万正煌. 2014
[6]超甜玉米新品种粤甜9号选育初报. 方志伟,胡建广,刘建华,李余良,邱道寿. 2004
[7]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正甜68的选育. 韩福光,郑锦荣,张衍荣,卢文佳. 2009
[8]晋超甜1号水果玉米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杜如珊,卢保红,魏荣业,张广峰,钟改荣,侯有良. 2015
[9]优质高产超甜玉米粤甜10号的选育. 胡建广,方志伟,刘建华,李余良. 2007
[10]优质高产多抗超甜玉米粤甜11的选育. 胡建广,方志伟,刘建华,李余良. 2007
[11]优质高产超甜玉米品种京科甜15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史亚兴,卢柏山,樊艳丽,徐丽,席胜利. 2015
[12]优质、广适性超甜玉米品种粤甜16号的选育. 胡建广,李高科,刘建华,李余良,郑锦荣. 2011
[13]超甜玉米杂交种玉美头818选育报告. 滕辉升,杨耀迥,苏琪,陈天渊. 2007
[14]超甜玉米新品种新甜玉6号的选育. 陈树宾,王友德,王婷,郭斌,柳延涛,段震宇,刘涛. 2007
[15]密度和施钾水平对闽甜107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黄聪敏,陈山虎,林建新,卢和顶,纪荣昌. 2005
[16]5个超甜玉米新选系主要性状配合力分析及遗传参数估算. 李高科,胡建广,刘建华,李余良. 2008
[17]超甜玉米新品种“鄂甜玉2号”的选育推广. 湖北省农科院农业现代化所玉米组. 1998
[18]不同收获时间对超甜玉米种子质量的影响. 贺囡囡,冯云敢,韦桂旺,蒙云飞,韦爱娟,卢生乔,黄爱花. 2018
[19]种植密度对超甜玉米新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贺囡囡,韦桂旺,冯云敢,蒙云飞,韦爱娟. 2019
[20]超甜玉米泸玉甜6号的选育. 杨跃华,孔亮亮,刘俊峰,陈国民,李永洪,杨友.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四倍体甲着小麦特征特性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白马曲珍;刘建华;唐豪;王琴;杨武云;李俊
关键词:甲着小麦;四倍体;种质资源;栽培技术
-
氮沉降和降水增加对榆树幼苗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分配的影响及耦合效应
作者:王凯;辛鸿斌;刘畅;吕林有;刘建华
关键词:水氮耦合;碳分配;可溶性糖;淀粉;气候变化
-
辽西北风沙地不同林龄樟子松土壤大孔隙特征
作者:王科雯;吕刚;刘媛;刘建华;王锋佰;张卓
关键词:樟子松人工林;出流速率;水分穿透曲线;风沙地
-
不同密度下樟子松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变化规律
作者:王凯;邢仕奇;张日升;刘建华
关键词:可溶性糖;淀粉;密度调控;碳分配;科尔沁沙地
-
采后常温贮藏对南亚热带甜玉米品质的影响
作者:弓雪;刘亚利;李高科;贺囡囡;莫润秀;陈坤;韦正乙;覃宏宇;卢生乔;张述宽
关键词:甜玉米;采后;常温贮藏;品质
-
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东乡县肉羊产业优势分析
作者:马小黎;刘建华;白贺兰;徐银萍
关键词:东乡县;肉羊产业;持续发展
-
山东部分地区鸭源大肠杆菌耐药性分析
作者:宋毅;李银涛;常维山;王祥锟;撒瑞雪;刘建华;苗立中
关键词:大肠杆菌;鸭和鸭胚;药敏试验;耐药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