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春玉米种植区高产品种籽粒灌浆、脱水特性及产量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戴凌燕
作者: 戴凌燕;刘玉涛;王宇先;殷奎德;唐呈瑞;迟莉;张树权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黑龙江;灌浆;脱水;产量;气象条件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15 年 31 卷 06 期
页码: 75-79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为了研究不同高产玉米品种在黑龙江春玉米区种植的可行性,以‘先玉335’和‘郑单958’为试材,通过对比分析,探讨2个品种在该地区种植的灌浆和脱水特性。结果表明,‘先玉335’灌浆迅速,生理性脱水快,产量高;‘郑单958’灌浆持续期略长,前期和中期灌浆速率较‘先玉335’慢,但后期灌浆速率和自然性脱水速率都快,产量较高。从气温和降雨特点来看,在黑龙江春玉米种植区部分积温较高地区,可考虑将‘郑单958’作为品种更替及多样化的备选材料。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黄淮海北部不同熟期夏玉米品种灌浆和脱水特性研究. 岳海旺,卜俊周,魏建伟,陈淑萍,彭海成,谢俊良,李洁,郭安强. 2017
[2]河北省低平原区不同夏玉米品种灌浆、脱水、子粒机收特性的研究. 岳海旺,卜俊周,陈淑萍,彭海成,魏建伟,谢俊良,李洁,郭安强. 2018
[3]黑龙江省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灌浆脱水及产量品质特性. 周颖,张立国,顾万荣,刘晓双,左师宇,曹鑫波,李晶,魏湜. 2017
[4]夏玉米品种间籽粒灌浆与产量形成特性的差异分析. 张丽华,杨利华,张全国,姚艳荣,贾秀领,马瑞昆. 2008
[5]播期与密度对沿淮行蓄洪区玉米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武文明,王世济,陈洪俭. 2015
[6]黑龙江省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李金霞,何长安,王海玲,齐洪海,黄峰华,毕洪文. 2020
[7]黑龙江省典型黑土区玉米优化施肥——以双城为例. 姬景红,李玉影,刘双全,佟玉欣,刘颖,张明怡. 2015
[8]近30a来黑龙江省气候变化及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王秀芬,杨艳昭,尤飞. 2012
[9]玉米籽粒脱水速率影响因素分析. 王克如,李少昆. 2017
[10]极早熟玉米品种籽粒脱水特性的初步研究. 谭福忠,韩翠波,邹双利,刘振江,籍依安. 2008
[11]玉米籽粒灌浆期田间性状相关性分析. 李自卫,番兴明,郑宇峰,韩永连,肖卫华,勾宇宏,杨俊华,杨素梅,唐李军. 2016
[12]准格尔旗黄土高原集雨补灌区不同玉米品种灌浆速率分析. 苏艳华,潘学标,段玉,张屏. 2005
[13]广西亚热带气候对一年两熟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钟昌松,张玉,吕巨智,闫飞燕,程伟东,石达金,范继征,张述宽. 2019
[14]化肥施用水平对夏玉米籽粒灌浆进程的影响. 曹彩云,李科江,马俊永,郑春莲,崔彦宏. 2007
[15]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的籽粒灌浆特性及其与温度关系研究. 钱春荣,王荣焕,赵久然,于洋,郝玉波,徐田军,姜宇博,宫秀杰,李梁,葛选良. 2017
[16]玉米籽粒灌浆期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与可溶性蛋白积累关系的研究. 王艳芳,崔震海,张立军,马兴林,关义新. 2006
[17]长江中游南部春玉米子粒不同阶段脱水规律研究. 曹钟洋,汤彬,郭欢乐,陈松林,陈志辉. 2019
[18]气象条件对旱地棉花产量的影响. 袁钧,石跃进,潘转霞,刘巷禄,李成奇. 2002
[19]催枯剂敌草快对油菜脱水效率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唐浩蓝,张金盔,丁晓雨,孙科,程勇,徐劲松,许本波,张学昆. 2025
[20]长江中下游小麦品种的灌浆速率及产量结构. 张平平,刘婷婷,马鸿翔,姚金保,耿志明,杨丹.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pAPN过表达Vero细胞系构建及其对PEDV复制的影响
作者:陈秋勇;孙志华;陈如敬;吴学敏;吴仁杰;丘镜莉;何冰;刘玉涛;王隆柏;周伦江
关键词: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氨基肽酶;病毒增殖;非洲绿猴肾细胞
-
黑龙江省西部风沙半干旱区浅埋滴灌技术对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作者:杨慧莹;王宇先;高盼;徐莹莹;张巩亮;闫锋;董扬;申惠波
关键词:黑龙江省;浅埋滴灌;大豆;水分利用效率;产量
-
一例波斯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的诊疗
作者:刘玉涛;连春红
关键词:猫泛白细胞减少症;诊断;治疗
-
半干旱区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富里酸含量及其结构特征的影响
作者:高盼;王宇先;李欣洁;蔡姗姗;徐莹莹;杨慧莹;张巩亮
关键词:半干旱区;秸秆还田方式;土壤富里酸;荧光结构
-
水肥一体化下施氮量对土壤有机氮组分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作者:徐莹莹;王宇先;杨慧莹;高盼;张巩亮;申惠波;刘玉涛;徐婷
关键词:水肥一体化;施氮量;有机氮组分;玉米产量
-
东北半干旱黑土区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及其组分的影响
作者:高盼;申慧波;王宇先;蔡姗姗;徐莹莹;杨慧莹;王晨;张巩亮
关键词:秸秆还田方式;土壤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荧光结构;东北黑土区
-
保护性耕作模式对黑钙土农田养分含量、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作者:徐莹莹;王宇先;杨慧莹;高盼;张巩亮;王晨;刘玉涛;谭可菲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黑钙土;土壤养分;细菌群落;玉米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