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生小麦的生物学和遗传学特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樊翠芹

作者: 樊翠芹;王贵启;李秉华;许贤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伴生小麦;小麦;农艺性状;遗传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10 年 26 卷 20 期

页码: 161-16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小麦田伴生小麦和小麦同时出苗生长,严重影响小麦产量,为研究伴生小麦的生物学和其遗传特性,对河北省小麦田伴生小麦进行形态调查,并结合田间种植研究其农艺及遗传性状,应用A-PAGE方法对普通小麦和伴生小麦进行醇溶蛋白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伴生小麦植株比小麦高30~40cm左右,茎杆细1.2~2.5mm,其分蘖多,分蘖成穗率高,叶片细长,穗粒数30~35粒左右,千粒重20~30g左右,种子休眠期通常比小麦长,伴生小麦为自花授粉作物,与小麦杂交能够结实,有42条染色体,醇溶蛋白遗传分析表明,伴生小麦属于普通小麦类型。伴生小麦形态上与小麦相似,又有一定差异,其亲缘关系与普通小麦相近。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常用小麦亲本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评价及遗传相关研究. 姚国才,姚金保,杨学明,王书文,钱存鸣,周朝飞. 2002

[2]小麦收获指数遗传及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姚金保,姚国才,杨学明,马鸿翔,张平平. 2008

[3]一种水稻全包穗突变体的发现及初步分析. 朱飞舟,唐俐,陈立云,武小金. 2008

[4]大豆种质倒伏性遗传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梁江,韦清源,陈文杰,曾维英,汤复跃,陈渊. 2012

[5]两个甘蓝型油菜裂刻叶缘突变体遗传规律及其农艺性状分析. 文雁成,张书芬,王建平,朱家成,何俊平,蔡东芳,曹金华,赵磊,王东国. 2017

[6]水稻收获指数遗传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研究. 何秀英,陈钊明,廖耀平,程永盛,陈粤汉. 2006

[7]陆地棉短果枝的遗传与育种利用研究. 狄佳春,陈旭升,赵亮. 2014

[8]赤豆杂交后代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 陈新,陈华涛,袁星星,顾和平,张红梅,Peerasak Srinives. 2009

[9]大豆耐重茬性及其遗传的初步研究. 富健,年海,刘玉芳,孙大敏. 1997

[10]水稻直立穗型的遗传及其对籼稻农艺性状的影响. 白德朗,杨新庆,李小勇,刘宇锋,陈英之,韦鹏霄,岑秀芬,冯斗,李容柏. 2006

[11]低温下茄子成株期几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阎世江,张继宁,刘洁. 2012

[12]水稻中胚轴伸长特性的遗传分析. 林建荣,张光恒,吴明国,曹立勇,程式华. 2006

[13]基因型与环境互作下杂交粳稻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 马洪文,殷延勃,武绍湖,王昕,王坚. 2008

[14]三元能量导入冬小麦幼龄种子的遗传变异研究. 朱保本,孙琦. 1995

[15]不同熟期小麦品种间杂种产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张利华,许梅芬. 1997

[16]小麦HMW-GS的命名、遗传及对品质的贡献. 郑威,刘卫平,汪盛松. 2013

[17]不同水分条件下小麦碳同位素分辨率的遗传分析和QTL定位. 董建力,白海波,赵朋,吕学莲,朱永兴,李树华,王中华. 2015

[18]小麦醇溶蛋白组分的遗传研究. 杨海峰,李小燕,徐向阳,蔡岳,朱俊刚,孙黛珍. 2009

[19]小麦抗病新材料S42抗赤霉病性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张勇,张伯桥,高德荣,程顺和. 2005

[20]茎尖转化法转基因小麦后代的遗传特性分析. 董福双,刘永伟,吕孟雨,周硕,杨帆.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