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猕猴桃复合果酒发酵过程中挥发性香气物质的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丽

作者: 王丽;李雪;刘光宪;程文龙;张耀;王国庆;茅赛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芦笋猕猴桃复合果酒;发酵阶段;挥发性香气物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

期刊名称: 食品工业科技

ISSN: 1002-0306

年卷期: 2022 年 43 卷 013 期

页码: 242-25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芦笋副产物为原料,经榨汁与猕猴桃汁混合,发酵制备芦笋猕猴桃复合果酒,并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芦笋猕猴桃复合果酒在发酵前期、中期、后期、后发酵、陈酿期中挥发性香气物质成分进行分析.整个发酵阶段共检测出78种挥发性香气物质,各发酵阶段中含量较高的挥发性香气物质均为酯类和醇类.其中,乙酯含量在总酯所占比例相对较大,分别为54.72%、79.20%、72.92%、76.60%和70.14%.随着发酵的进行,挥发性香气物质种类呈逐渐下降并趋于平稳的趋势,质量浓度呈先上升后下降并趋于平稳的状态.乙酸异戊酯、己酸乙酯、苯乙酸甲酯、辛酸乙酯、苯乙酸乙酯、癸酸乙酯、异戊醇、异丁醇、苯乙醇和2,4-二叔丁基苯酚为整个发酵阶段中共有的挥发性香气物质.采用气味活性值分析法得到13种特征香气物质,己酸乙酯和辛酸乙酯为整个发酵阶段中共有的特征香气物质,其中辛酸乙酯是在各发酵阶段中OAV值最大的化合物.发酵前期的主要特征香气物质为辛酸乙酯、苯乙醛;发酵中期和发酵后期的的主要特征香气物质为辛酸乙酯、己酸乙酯;后发酵和陈酿期的主要特征香气物质为辛酸乙酯、2-甲基丁基乙酸酯.该研究分析了芦笋猕猴桃复合果酒的特征风味,为其产业化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分类号: TS262.7

  • 相关文献

[1]双孢蘑菇发酵培养料细菌菌群结构及其功能预测. 隽加香,肖婷婷,王倩,宋晓霞,沈新芬,高飞,陈明杰,黄建春. 2019

[2]HS-SPME/GC-MS法分析黔茶新品种绿茶挥发性成分. 龚雪,刘忠英,李燕,姜艳艳,尹荣秀,杨春,陈正武. 2017

[3]不同产地酿酒葡萄“赤霞珠”果实中挥发性香气物质差异性研究. 赵悦,孙玉霞,孙庆扬,韩爱芹,苗丽平. 2016

[4]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果实挥发性香气物质的影响. 庞夫花,王庆莲,袁华招,蔡伟建,王珑静,赵密珍. 2024

[5]草酸处理对锦橙采后风味品质及乙醇代谢的影响. 洪敏,王晶,王日葵,冯雨,周炼,邓涂静,姚世响,肖云辉,贺明阳. 2023

[6]SPME-GC-MS法测定朝鲜蓟(Cynara scolymus L.)中的风味成分. 白雪,张建丽,唐晓伟,宋曙辉,王文琪,何洪巨. 2008

[7]不同品种鸡肉蒸煮挥发性风味成分比较研究. 王春青,李学科,张春晖,李侠,陈旭华. 2015

[8]不同热处理对马乳中蛋白及风味物质的影响. 陈宝蓉,曹洪宇,张雨萌,朱辉权,王筠钠,逄晓阳,吕加平,张书文. 2024

[9]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测定百合(Lilium spp.)挥发性成分. 王贤,唐晓伟,周涤,何洪巨. 2011

[10]不同卤制方法对鸡腿肉中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影响. 唐春红,陈旭华,张春晖,李侠,陈琳莉,孙红梅,王金枝. 2014

[11]不同品种鸡肉蒸煮挥发性风味成分比较研究. 王春青,李学科,张春晖,李侠,陈旭华.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