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胚重相关性状QTL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光恒

作者: 张光恒;曾大力;郭龙彪;董国军;钱前;张国平;滕胜;朱立煌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DH群体;数量性状基因;胚重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05 年 31 卷 02 期

页码: 224-22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利用米粒胚重差异显著的广东早籼品种窄叶青 8号 (ZYQ8)和北方粳稻品种京系 17(JX17) ,以及由它们构建的加倍单倍体 (DH)群体 12 7个株系 ,对糙米重、胚乳重、胚重和胚重率 4个性状进行了评价与QTL分析。 4个性状表现型均为连续分布 ,且都存在一定数量的双向超亲遗传类型 ,受多基因控制。共检测到 13个影响 4个性状的QTL ,分布于第 2、3、4、6、9、10和 12染色体上 ,其中糙米重 4个、胚乳重 5个、胚重 2个和胚重率 2个。控制糙米重的 4个QTL与控制胚乳重的QTL位于相同的区间 ,说明糙米重与胚乳重之间存在着密切的遗传关系。胚重qEW 3和qEW 4的LOD值分别为2 89和 3 34,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 13 8%和 14 1%。qEW 3上来自JX17的等位基因使胚重增加 ,而qEW 4的增效等位基因来自ZYQ 8。在第 4、9染色体上 ,各检测到胚重率的QTL ,其LOD值分别为 2 92和 2 6 3,贡献率为 10 6 %和11 2 % ,它们的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ZYQ 8。分析表明 ,这些QTL与控制巨大胚ge基因不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水稻硅营养的研究进展. 吴季荣,龚俊义. 2010

[2]利用重组自交系群体对水稻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马大鹏,罗利军,汪朝阳,何予卿. 2004

[3]两个水稻DH群体茎蘖消长的发育QTL分析. 姜华,姜亮,孙焕明,曾龙军,薛大伟,梁国华. 2008

[4]水稻产量相关数量性状基因研究进展. 陈明亮,熊焕金,胡兰香,罗世友,刘志辉,肖叶青. 2014

[5]水稻再生能力和头季稻产量性状的QTL定位及其遗传效应分析. 谭震波,沈利爽,陆朝福,陈英,朱立煌,周开达,袁祚廉. 1997

[6]蒸煮营养品质性状在水稻籼粳交DH群体中的表现及其相关性分析. 叶胜海,季芝娟,刘丙新,马良勇,李西明,张小明,杨长登. 2011

[7]对水稻种子耐储性QTL的研究. 黄祎雯,孙滨,程灿,牛付安,周继华,张安鹏,涂荣剑,李瑶,姚瑶,代雨婷,谢开珍,陈小荣,曹黎明,储黄伟. 2022

[8]水稻籼粳交DH群体的构建及其基因型偏态分离分析. 季芝娟,叶胜海,马良勇,李西明,王晓光,蔡晶,别文力,杨长登. 2008

[9]水稻稻瘟病抗性QTL的定位分析. 杨小林,戚华雄,殷得所,曾凡松,张舒,喻大昭. 2012

[10]水稻DH群体的构建及其特征分析. 陈峰,朱其松,张士永,严长杰,汤述翥,杨连群,周继华. 2009

[11]水稻DH群体苗期耐低氮能力QTL定位分析. 郑修文,张文会,赵志超,陈修来,张博. 2010

[12]两个水稻DH群体发芽期和幼苗前期耐碱性状QTL定位比较. 程海涛,姜华,颜美仙,董国军,钱前,郭龙彪. 2008

[13]超级稻品种中嘉早17高产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胡大维,圣忠华,陈炜,李潜龙,魏祥进,邵高能,焦桂爱,王建龙,胡培松,谢黎虹,唐绍清. 2017

[14]水稻芽期与幼苗前期耐碱性状QTL定位. 程海涛,姜华,薛大伟,郭龙彪,曾大力,张光恒,钱前. 2008

[15]大麦DH群体在耐低氮相关遗传连锁图谱初步构建中的运用. 李梁,陈志伟,杜志钊,高润红,陆瑞菊. 2012

[16]牙鲆身体纵轴生长相关性状QTL定位. 刘奕,王桂兴,周丹,陈晓婷,刘永新,刘海金. 2013

[17]不同处理条件下小麦胚芽鞘长的遗传分析. 钱雪娅,景蕊莲,王辉,昌小平. 2008

[18]青花菜小孢子供体与 DH 群体性状相关性初步研究. 姚星伟,江汉民,文正华,单晓政,刘莉莉,牛国保,吴峰,孙德岭. 2012

[19]利用DH群体构建大白菜分子遗传图谱. 刘俊峰,张斌,李梅,刘莉,闻凤英. 2015

[20]结球甘蓝叶球相关性状遗传分析. 苏彦宾,李强,仪登霞,刘鲁江,傅长智,张天柱,张海珍,陈燕红.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