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奇真
作者: 李奇真;孙克用;卢增辉;杨孟佩;常从云;戴蜀珏;侯立白;徐承业;杨金铎;冯德仁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夏大豆;氮磷肥;3种氮源;运转率;栽培技术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1989 年 22 卷 04 期
页码: 41-48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应用同位素示踪和大豆结瘤(R_π) 不结瘤(r_π)等位基因系进行氮磷施肥生理基础研究,明确了大豆生育早期主要利用土壤氮和肥料氮,中后期主要利用共生固氮。大豆生育后期由营养器官向籽粒转运的氮素,转运率为50%左右,磷素转运率比氮素高10-20%,合理施用氮肥能够促进豆株对土壤氮的吸收,激发率达1.535-1.778。试验认为早期施用少量氮肥对大豆生育有利,氮磷比以1∶2或1∶3为佳。在135亩中等肥力土壤上连续4年亩产达152-200kg以上。同时研究了夏大豆高产生育指标和9项配套栽培技术。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夏大豆新品种徐豆21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齐玉军,王宗标,徐泽俊,王幸,孙振业. 2016
[2]夏大豆华夏6号的特征特性及高效栽培技术. 范大泳,石志斯,程艳波,马全姿,周宾. 2015
[3]高产夏大豆新品种淮豆9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杨加银,徐海斌,徐海风,张复宁. 2008
[4]夏大豆新品种徐豆18的选育. 王幸,王宗标,徐泽俊,齐玉军,王晓军,孙东雷. 2014
[5]高油高产夏大豆新品种淮豆8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杨加银,徐海斌,徐海风,张复宁. 2006
[6]优质早熟夏大豆淮豆7号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徐海斌,杨加银,徐海风,张复宁,徐维龙. 2007
[7]黄土高原南部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任小俊,刘许有,刘学义,白跃新. 2011
[8]夏大豆高产的形态生理指标及栽培技术研究. 卢增辉,孙克用,常从云,李奇真,杨孟佩,戴蜀珏. 1991
[9]高产大豆新品种桂夏7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韦清源,陈渊,汤复跃,陈文杰,郭小红,梁江. 2020
[10]夏大豆新品种华豆22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续新艳,钱振亚,李继存,张小燕. 2024
[11]高抗倒伏大豆新品种合豆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张丽亚,张磊,黄志平,李杰坤,戴瓯和,胡晨. 2005
[12]夏大豆MN413单产4726kg/hm~2高产栽培技术. 李杰坤,张磊,戴瓯和,黄志平. 2001
[13]川西北丘陵区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范其新,刘念,张杰,陈军,丁磊,朱燕,蒙大庆,李芝凡,李迎春,李坤杰,颜雪莲,王金霞. 2025
[14]高产水稻对氮的吸收、分配和利用研究. 杨从党,朱德峰,应继锋,张玉屏,林贤青,袁平荣,周能,周玉萍. 2006
[15]陇单7号饲用玉米适宜种植密度及施肥量和方式初探. 李志明. 2011
[16]施肥对小麦籽粒营养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刘明钟,张洪源,周兴根. 1987
[17]马铃薯硼素吸收分配规律及施肥的影响. 张胜,白艳殊,崔艳,于卓. 2010
[18]氮肥和氮磷配合对谷子籽粒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的影响. 张喜文,宋殿珍,刘源湘,姚克明. 1992
[19]不同氮磷肥施用对春玉米农田N_2O排放的影响. 刘运通,李玉娥,万运帆,高清竹,秦晓波. 2011
[20]氮磷供给对高寒地区水稻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商全玉,杨秀峰,王万霞,程萍.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休闲农业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以辽宁丹东大梨树为例
作者:徐乾竞;赵明;侯立白
关键词:休闲农业;周边地区;影响
-
东北不同生态区春玉米的产量性能比较
作者:李琦;侯立白;董志强;李向岭;赵明
关键词:春玉米;产量;生态区
-
播期和密度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动态的影响及其模型的建立
作者:李向岭;赵明;李从锋;葛均筑;侯海鹏;李琦;侯立白
关键词:播期;玉米;干物质积累;平均速率;模型
-
不同冬小麦品种的离体叶片失水速率差异及对供水的反应
作者:赵洪亮;马瑞昆;贾秀领;侯立白;刘恩才
关键词:冬小麦;品种;离体叶片失水速率;灌水;生育时期
-
我国节水农业科技传播中的性别倾向与对策
作者:王婧;逄焕成;任天志;侯立白;李玉义;刘高洁
关键词:节水农业;科技传播;性别;发展
-
东北地区节水农作制度研究
作者:王婧;逄焕成;任天志;侯立白;李玉义
关键词:节水农作制度;种植模式;节水技术
-
影响小麦授粉技术的各种因素及其优化组合的研究
作者:吴哲;侯立白;崔四平;李运朝;马春红;贾银锁
关键词:花粉活力;结实率;柱头活力;捻穗授粉法;沾粉授粉法;喷粉授粉法套管授粉法